在四川綿陽梓潼縣的中國兩彈城,一場特殊的研修活動近日吸引了全國青年科學家的目光。這片承載著共和國核事業記憶的紅色土地,成為新一代科技工作者感悟精神豐碑的生動課堂。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科學家通過沉浸式參觀學習,在歷史建筑與珍貴展品中觸摸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奮斗足跡。
走進四川兩彈城博物館與鄧稼先舊居,青年科學家們被陳列的歷史圖片、文獻資料和科研設備深深觸動。從手搖計算機到泛黃的工作筆記,從生活用品到科研模型,每一件展品都訴說著特殊年代的故事。講解員生動還原了科研工作者在艱苦條件下隱姓埋名、協同攻關的場景,讓參觀者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那份攻堅克難的豪情壯志。
“九次計算驗證的嚴謹態度,自力更生的奮斗精神,這些品質對我們青年科技工作者具有特殊意義。”西南石油大學教師蔡燦在參觀后表示。他特別提到老一輩科學家在資源匱乏條件下仍堅持科學報國的情懷,“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繼續攀登科技高峰,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
這座始建于20世紀60年代的科研基地,至今完整保留著167棟歷史建筑。大禮堂、將軍樓、情報中心等建筑群靜靜矗立,見證著中國核事業從無到有的輝煌歷程。2021年入選全國“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后,這里成為傳承“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載體,其蘊含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精神內核,持續為新時代科技工作者注入精神動力。
青年科學家們在此次研修中不僅收獲了歷史知識,更完成了精神傳承的接力。通過與歷史對話,他們深刻理解了科技創新需要怎樣的精神品格。這種跨越時空的精神共鳴,正在轉化為推動新時代科技發展的現實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