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云棲大會十周年現場發表主題演講后,公司股價迎來顯著攀升。開盤價158.5港元/股的股價在演講結束后不到兩小時內上漲至170.7港元/股,市值單日激增2200億港元。這場被業界稱為"價值連城"的演講,不僅引發資本市場強烈反響,更勾勒出阿里在人工智能時代的戰略藍圖。
吳泳銘首次以PPT形式系統闡述AI發展路線,將ASI(超級人工智能)作為核心戰略目標。他提出AI發展將經歷三個階段:當前處于"輔助人"的第二階段,特征是大模型具備工具使用和代碼生成能力;未來將邁向"超越人"的第三階段,實現自主迭代與原始數據獲取。這種突破性觀點顛覆了業界對AGI(通用人工智能)的認知框架,將競爭焦點從通用能力轉向自我進化能力。
在戰略定位上,阿里云確立"全棧人工智能服務商"的全新角色。吳泳銘將AI比作未來社會的"新電能",強調Token將替代電力成為核心資源。基于此判斷,阿里云同步推進兩大戰略抓手:通義千問開源模型矩陣已形成全球最大開發者生態,下載量突破6億次,衍生模型超17萬個;正在建設的AI超級計算機將實現模型架構與基礎設施的協同創新,這種軟硬一體的設計模式在全球范圍內具有領先性。
技術演進路徑呈現顯著特征。阿里云CTO周靖人在后續交流中透露,模型開發已形成"單點突破-多模融合-生態整合"的三級跳模式。以通義千問Next版為例,其架構創新不僅帶動模型性能躍升,更推動整個開源社區的技術迭代。這種開發模式既保證底層算法的持續突破,又通過模塊化設計滿足行業定制需求,在醫療、制造等領域的Agent開發中已顯現優勢。
基礎設施布局展現戰略縱深。阿里云公布的3800億AI基建計劃引發行業震動,其核心在于構建全球領先的超級AI云計算平臺。該平臺整合自研芯片、存儲系統與網絡架構,形成從數據中心到邊緣計算的完整技術棧。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其能源消耗規劃顯示2032年數據中心能耗將達2022年的十倍,這種飽和式投入策略彰顯搶占ASI時代入口的決心。
在技術路線爭議中,阿里選擇"漸進式創新"路徑。周靖人明確表示反對"憋大招"式研發,強調模型能力提升需要持續迭代。針對GPT-5引發的創新瓶頸討論,他認為當前行業仍處于加速期,數學推理、工具調用等核心能力年均提升幅度超過300%。這種判斷支撐著阿里每周更新模型、每月發布新品的快節奏策略,其多模態模型萬相在視覺生成領域的精度已達行業頂尖水平。
人才戰略與生態建設形成雙輪驅動。在校招規模創歷史新高的背景下,阿里構建起"全棧人才"培養體系,要求工程師同時掌握算法、工程與應用開發能力。這種培養模式與百煉平臺形成閉環,開發者可通過自然語言直接創建Agent,大幅降低AI應用門檻。數據顯示,使用該平臺的開發者創作效率提升40%,這為未來百萬級Agent生態奠定基礎。
資本市場對戰略轉型給予積極回應。分析人士指出,阿里股價異動反映投資者對ASI路線圖的認可。當前全球具備"模型+云基礎設施"雙重優勢的企業屈指可數,阿里通過開源策略構建的開發者生態,配合每年數百億的持續投入,正在形成獨特的競爭壁壘。這種戰略定力與執行效率的結合,使其在ASI競賽中占據有利身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