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廣告領域正陷入一場關于“時間誠信”的爭議。近期,多家長視頻平臺被曝出廣告倒計時存在虛標現象,用戶實際觀看廣告的時間普遍超過頁面標注時長,這種“時間差”操作引發了消費者對平臺誠信度的質疑。

記者選取優酷視頻、芒果TV、愛奇藝三家主流平臺進行實測,結果均發現廣告時長與標注不符的情況。在優酷視頻App播放電視劇《獻魚》時,頁面顯示“119秒可跳過廣告(會員專屬)”,但實際播放時長達到123秒,超出標注4秒。芒果TV平臺播放綜藝《花兒與少年·同心季》時,廣告標注“80秒”,實際播放83秒,多出3秒。愛奇藝平臺播放電視劇《生萬物》時,標注“120秒”的廣告實際播放122至123秒,超出2至3秒。
針對這一現象,各平臺客服的回應存在差異。優酷視頻客服表示“已記錄問題,將反饋至技術團隊核查”;芒果TV最初堅稱“倒計時系統正常運作”,隨后改口解釋“廣告起播時的加載緩沖可能導致累計時長偏差”;愛奇藝則以“以頁面顯示為準”回應用戶質疑,未對具體原因作出說明。
法律界人士指出,廣告時長虛標可能涉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欺詐行為認定。根據相關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時若存在虛假宣傳,消費者有權要求賠償。廣告時長作為平臺與用戶約定的服務內容之一,實際時長與標注不符可能構成對消費者知情權的侵害。

用戶反饋顯示,這種“時間陷阱”已影響觀影體驗。部分用戶表示,廣告時長虛標會打亂觀看節奏,尤其在連續追劇時,頻繁的超時廣告加劇了等待焦慮。更有用戶質疑,平臺是否通過技術手段故意延長廣告播放時間以增加曝光量。
行業分析師認為,廣告時長爭議暴露出長視頻平臺在用戶體驗與商業利益間的平衡難題。隨著會員付費模式普及,用戶對廣告容忍度降低,平臺若通過“時間游戲”變相增加廣告時長,可能進一步損害用戶信任,甚至引發監管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