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近期成為輿論焦點,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通過社交媒體平臺連續發聲,針對外界質疑明確表態:安全始終是小米汽車的核心原則。他強調,從項目啟動之初,團隊就將“安全高于一切”作為研發基石,在車身結構與電池安全領域均采用行業最高標準。
面對網絡上的爭議言論,雷軍公開梳理了過往公開表述的時間線。他指出,部分網友將不同場合的發言斷章取義,試圖制造矛盾。例如,此前在討論產品設計時提到的“外觀吸引力是第一要素”,與安全理念并不沖突,而是強調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追求美學設計。關于輪轂設計的評論,也僅是針對工業設計難度的技術性討論。
公開資料顯示,小米汽車在安全技術投入上確有實質動作。2023年末,雷軍曾詳細披露車身材料配置:采用鋼鋁混合架構,高強度鋼材與鋁合金占比超90%,其中最高強度鋼材達2000MPa,整車扭轉剛度突破51000Nm/deg。這些數據均達到或超越豪華品牌同級車型標準。
在電池安全領域,雷軍多次強調其戰略重要性。他曾在微博發文稱,作為電動車最昂貴且關鍵的部件,小米汽車電池系統通過了遠超國標的測試驗證,涵蓋擠壓、碰撞、高溫等極端場景。今年初,他進一步明確小米汽車的安全體系包含被動防護、主動預警、電池安全、數據隱私四大維度,形成立體化防護網絡。
盡管技術參數亮眼,但小米汽車仍面臨輿論挑戰。雷軍在近期采訪中坦言,自產品發布以來,品牌遭遇了系統性的網絡質疑,某些案例存在明顯誤導傾向。為此,團隊不得不整理歷史發言記錄,通過時間軸對比還原真實語境,以正視聽。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技術路線之爭與品牌口碑管理成為關鍵戰場。小米作為跨界造車的新勢力,其安全理念與技術路線正接受市場與消費者的雙重檢驗。雷軍此次密集發聲,既是對產品信心的展示,也反映出新品牌在輿論場中的突圍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