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近日上演了一場壯觀的“焰火秀”——位于日面中北部的黑子群AR4274在短短數日內連續(xù)爆發(fā)四次X級大耀斑,引發(fā)地球空間天氣劇烈擾動。這場太陽活動盛宴不僅讓科學家密切關注,更點燃了國內“極光獵人”的追光熱情,內蒙古呼倫貝爾的極光照片刷屏社交媒體,零下10攝氏度的嚴寒也擋不住人們仰望星空的熱情。
根據國家空間天氣監(jiān)測預警中心記錄,這場太陽“狂歡”始于11月4日,AR4274區(qū)域率先爆發(fā)X1.8級耀斑,隨后在11月9日至10日間連續(xù)釋放X1.7、X1.2等三個X級耀斑。其中11月9日的爆發(fā)尤為劇烈,持續(xù)近50分鐘的X1.7級耀斑導致我國部分地區(qū)出現電離層突然騷擾,短波通信、導航系統(tǒng)受到短暫影響。這個“老面孔”黑子群實為太陽自轉周期中的“常客”——它曾以AR4246的編號在上個周期引發(fā)多次強爆發(fā),繞至太陽背面后于11月3日重新現身,面積已膨脹至920個太陽面積單位,未來仍可能釋放M級或X級耀斑。
太陽的“噴嚏”讓地球打了個“噴嚏”。當日冕物質拋射的等離子體團以每秒數百公里的速度撞擊地球磁層時,劇烈的磁層擾動隨之而來。11月11日至12日,中等到大地磁暴席卷而來,13日轉為小地磁暴。這種空間天氣條件為極光觀測創(chuàng)造了絕佳機會——當太陽活動釋放的高能粒子與地球磁場相互作用,極光便可能在夜空中翩翩起舞。此次耀斑爆發(fā)位置正對地球,疊加行星際磁場方向有利等因素,極大提升了極光出現的概率。
國內極光觀測圈瞬間沸騰。在多個極光愛好者社群中,內蒙古成為高頻詞,有人曬出機票,有人分享實時云圖,更有“技術流”通過軟件模擬極光軌跡。盡管此前一周因陰云或日冕物質拋射方向偏差屢屢撲空,但11月12日晚的呼倫貝爾沒有讓人失望——在零下10攝氏度的寒風中,攝影師們捕捉到了綠色極光劃破夜空的震撼畫面。這場等待一周的幸運,讓“極光獵人”們直呼“值了”。
極光并非隨機降臨的“天外來客”。高緯度地區(qū)因其靠近地球磁極,成為極光最常出沒的區(qū)域。在我國,黑龍江漠河、新疆阿勒泰、內蒙古根河與阿爾山等地,憑借純凈的夜空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成為觀測極光的“黃金地帶”。當地磁暴強度達到大地磁暴級別時,這些地區(qū)的觀測成功率會顯著提升。不過,極光能否現身仍需“天時地利”——除了地磁條件,天氣晴朗、月光微弱等因素同樣關鍵。此次內蒙古的成功觀測,正是多重有利條件疊加的結果。
回顧11月上旬的太陽活動,AR4274的“爆發(fā)—沉寂—再爆發(fā)”模式堪稱典型。從4日的X1.8級耀斑開場,到5日連續(xù)釋放M7.4級和M8.6級耀斑,再到6日至8日的短暫沉寂,最終在9日以X1.7級耀斑“王者歸來”,這場太陽“焰火秀”持續(xù)點燃著地球的空間天氣。而隨著太陽活動進入第25周期高峰年,類似的壯觀景象或將更加頻繁,為地球帶來更多觀測極光的驚喜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