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庫布齊沙漠的鄂爾多斯中北部,全球首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正借助無人機技術實現運維模式的革新。百萬塊光伏板在金色沙丘間鋪展成一片蔚藍的海洋,這片占地3.2萬畝的治沙電站,曾因光伏板高度提升至1.5米以上、設備數量超200萬件,面臨傳統人工巡檢難以突破的效率瓶頸——全面巡檢需180天,且僅能通過目視檢測表面問題,對熱斑、二極管故障等潛在隱患束手無策。
大疆行業應用推出的無人機智慧巡檢方案,正在徹底改變這一局面。在三峽蒙能公司的先導光儲電站,無人機每日可自主巡檢約3萬塊光伏組件,整站36天即可完成全面檢測,效率較人工提升26倍以上。該方案通過搭載高清可見光與紅外熱成像雙模式相機,不僅能精準識別組件表面溫度異常,還能突破地形限制實現全方位無死角檢測。據技術負責人介紹,目前故障識別準確率已達95%,可同步完成集電線路、升壓站等設備的日常巡檢。
這種技術革新正從單一場景向全產業鏈延伸。在內蒙古華能庫布齊能源基地,無人機在項目規劃階段即發揮關鍵作用——僅用兩周便完成6萬畝場址的地形測繪,效率較傳統人工提升近9倍。投運后,全自動化巡檢方案覆蓋62萬根管樁與近400萬塊光伏板,為數智化建設積累寶貴經驗。中廣核湖北公司的實踐更具代表性:其專業巡檢隊伍自2022年起,已為31座場站的1.039GW光伏組件和523臺風機葉片提供精細化巡檢,效率提升10至20倍。
支撐這場變革的,是大疆機場的廣泛部署與極端環境適應能力。目前該技術已覆蓋國內1000余座新能源電站,市場占有率達50%,可在暴雪、沙塵等惡劣天氣及高原、盆地等復雜地形中穩定運行。在庫布齊沙漠,無人機不僅守護著"光伏長城"的發電效率,更通過精準運維助力"光伏+治沙"模式可持續發展,讓綠色能源在沙漠腹地扎根生長。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對行業痛點的深度洞察。大疆能源行業負責人指出,方案通過"安全、智能、可靠"三大核心升級,在復雜場站環境中確保飛行安全,推動光伏運維向數字化、精細化轉型。這種轉型正在重塑新能源產業的運維生態——當無人機從輔助工具升級為生產主力,綠色能源的發展路徑也因技術賦能而更加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