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溫暖的熱流沿著9400余公里的供熱管網涌入千家萬戶,濟南今冬供暖季的熱態調試已進入沖刺階段。在這場關乎民生溫度的“最后一公里”戰役中,一套強大的數字化系統——濟南能源集團全國供熱行業首個全產業ERP系統,正以千億級數據和百億級供熱客服大模型為支撐,通過能源“一張網”實現全域供熱鏈路的智慧調控,將溫暖精準送達每個角落。
走進濟南能源集團所屬熱力集團的供熱調度指揮中心,一塊覆蓋2.79億平方米供熱區域的電子屏正實時跳動。從熱源廠的熱負荷輸出到管網壓力波動,再到3400余座換熱站的閥門開度與循環水量,百億條數據通過物聯網終端源源不斷匯聚,經ERP系統智能分析后生成動態熱力圖譜,為千家萬戶的溫暖過冬保駕護航。“通過‘超級儀表盤’,我們以可視化圖表直觀展示供熱能耗、溫度走勢、熱線工單等關鍵指標,實現一屏監控全貌。”濟南熱力集團大數據部負責人董如彬介紹,系統將供熱調控精細化程度提升至新高度,換熱站參數調整從人工耗時的數天縮短至秒級響應,并可自主適應工況變化,實現24小時供熱平衡調節。這種智能化管理模式不僅創造了“黑燈換熱站”等行業紀錄,更首次實現“站-網-戶”全流程動態仿真建模與注水三維可視化建模,讓管網運行一目了然。
濟南的智慧供熱探索始于2014年。當時,這座城市在全國率先邁出“智慧供熱”步伐,將數字化變革融入戰略頂層設計。十余年間,濟南熱力集團以“敢為人先”的視野自主研發同行業首個綜合資源管理系統(ERP),打破數據孤島與業務壁壘,匯集超百億條全維度數據,覆蓋開發、投資、建設、運營、安全、財務等全業務場景,鑄就了供熱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領航者”地位。
今冬采暖季,濟南市主城區將形成“7大外部熱源為主、城區熱源為輔”的供熱格局。通過ERP系統,各大熱源實現數據互通與負荷互備,根據氣象數據與用戶需求智能分配供熱量,讓多元供熱體系更高效穩定。其中,“聊熱入濟”工程作為跨區域供熱重點,南、北兩線分別設置2座與4座加壓泵站,供熱能力達1.05億平方米。面對長距離輸送的安全挑戰,濟南熱力集團依托ERP系統融合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自主研發“智慧供熱大腦”長輸管網綜合管控平臺,構建“光纖監測+無人機巡檢+智慧管理平臺”的四位一體保障體系。光纖實時監測管網溫度與振動信號,無人機自動分析管道泄漏、第三方施工等異常情況,固定視頻監控則覆蓋河道、隧道等特殊位置,實現全流程安全護航。
在服務端,96969客服熱線與ERP系統無縫對接,構建起“訴求直達、數據支撐、閉環處置”的智能化服務體系。用戶撥打熱線后,工單信息瞬間同步至系統,平臺自動調取換熱站運行數據、歷史報修記錄與管網布局,幫助客服快速定位問題。同時,系統全程追蹤工單進度,從派單、上門、維修到反饋,每個環節均實時同步,用戶可通過多渠道查詢處置狀態。更值得一提的是,濟南熱力集團將DeepSeek技術與人工智能算法深度融入客服系統,實現用戶咨詢、業務辦理、故障處理等全流程的精準問答與智能辦理。
從數字孿生技術精準調控每一度熱源,到長輸管網全程護航每一次輸送,再到智能客服快速響應每一份民生訴求,濟南熱力集團正以“萬物互聯、過程上線,實時感知、運營可視,決策智能、管控精準”的數字化方針,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供熱保障。這場持續十年的數字化變革,不僅書寫了“數智賦能”的民生答卷,更探索出一條供熱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