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近日在《Office Hours: Business Edition》播客中透露,通過深入拆解特斯拉與中國電動汽車產品,他意識到傳統車企在電動化轉型中已落后競爭對手。法利直言,當工程師團隊首次拆解特斯拉Model 3和中國品牌車型時,其技術架構的精簡程度讓他感到震驚,這直接促使福特啟動全面戰略調整。
對比數據顯示,福特Mustang Mach-E的線束長度比特斯拉車型多出1.6公里,這不僅增加了整車重量,還迫使企業采用更大容量的電池來彌補效率差距。法利坦言,自2020年執掌福特以來,這種技術代差讓他意識到必須徹底重構產品開發邏輯。作為應對措施,福特在2022年將電動汽車業務獨立為Model E部門,盡管該部門2024年已虧損超50億美元,且2025年預計將延續同等規模的財務壓力,但法利強調這是轉型必經的陣痛期。
這位汽車行業掌門人多次公開警示,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正在重塑全球產業格局。他指出,中國新車市場電動汽車滲透率已接近50%,而美國市場僅約10%。今年6月,法利曾評價中國電動車型的技術水平"遠超西方同類產品",上月更直言比亞迪等品牌已"完全主導"全球電動市場。這種危機感促使他親自試駕小米SU7長達半年,并公開表示對這款中國車型的駕駛體驗"難以割舍"。
在戰略層面,法利強調必須直面技術短板而非回避問題。他透露,Model E部門將采取更激進的投資者問責機制,通過公開解決技術難題來加速突破。針對美國市場特性,他特別指出消費者更傾向選擇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5.7萬元)以下的主流車型,而非當前主流的7萬至8萬美元高端電動產品,這要求車企重新校準產品定位。
盡管面臨巨大轉型壓力,法利仍堅定表示不會放棄電動化賽道。他強調,若想維持全球車企地位,必須阻止中國品牌在電動領域形成壟斷優勢。這種矛盾心態在他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既對中國企業的創新效率表示欽佩,又將其視為關乎企業生存的重大挑戰。目前福特正通過精簡供應鏈、優化電池技術等措施,試圖在2025年后實現電動汽車業務的盈利轉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