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度假區近日宣布將啟動新一輪擴建計劃,在現有設施基礎上增建第四座主題酒店并拓展購物餐飲娛樂區域。這一舉措標志著該度假區自2016年開園以來持續投入資源完善配套設施,進一步鞏固其在中國主題樂園市場的領先地位。根據規劃,新酒店將與正在建設的第三座酒店形成協同效應,同時配套建設大型零售場所,與現有迪士尼小鎮形成業態互補。
數據顯示,上海迪士尼樂園自運營以來累計接待游客已突破1.13億人次,2024年更以1470萬人次的年接待量創下歷史新高。盡管自2018年起經歷六次票價調整,但游客熱情未減,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間實現旅游收入超615億元。這種持續增長的客流量為度假區擴張提供了堅實基礎,與國內酒店行業整體面臨的存量競爭形成鮮明對比。
從財務表現看,主題公園業務已成為迪士尼集團的重要增長極。202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體驗板塊收入達90.86億美元,同比增長8.34%,其中美國本土樂園營收增長10%,國際樂園增長6%。上海迪士尼作為國際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擴建計劃被納入集團未來十年600億美元全球投資框架,涵蓋主題樂園、游輪等核心業務。
新擴建項目不僅包含住宿設施升級,更注重消費場景延伸。新酒店緊鄰樂園主入口的區位優勢,將吸引游客選擇多日游玩套餐,帶動門票、餐飲等二次消費。配套建設的大型零售場所則創造非入園消費場景,游客無需購票即可購買獨家商品,這種"門票經濟"向"體驗經濟"的轉型模式,有望將客單價提升30%以上。
國內主題樂園市場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上海樂高樂園于2024年開業后,深圳、北京等地項目相繼推進,珠海長隆海洋科學樂園二期完成100億元擴建,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二期計劃2026年開放。北京環球影城二、三期建設也在進行中,這些新興項目將對上海迪士尼形成分流壓力,促使后者通過持續更新保持競爭力。
與主題樂園的擴張態勢形成反差的是,國內酒店行業正經歷深度調整。截至2024年末,全國酒店總量突破37萬家,客房規模超1850萬間,供給過剩導致行業平均回本周期延長至4-4.5年,部分項目甚至需要10年。奢華酒店品牌文華東方2024年凈利潤下降8%,被迫啟動私有化程序;萬豪、洲際等國際集團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增長不足1%,希爾頓、溫德姆出現同比下滑。
面對市場變化,頭部酒店集團仍在加速布局。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考察278個地級市后判斷,中國酒店業正迎來結構性機遇,未來將從單體酒店向連鎖化、品牌化轉型。亞朵集團宣布2025年新開500家酒店,錦江酒店三季度凈增212家門店。這種擴張策略背后,是行業回暖的積極信號——摩根士丹利報告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酒店行業每間可售房收入跌幅收窄,9月以來的積極勢頭有望延續至第四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