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什集團與四川華宜清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硅碳負極材料產品發布會上,三款針對全固態電池研發的硅碳負極材料正式亮相。其中PHSC-550、PHSC-1900和PHSC-2500系列產品的市場定價僅為同類產品的40%-55%,引發行業高度關注。這項突破性成果源于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的技術轉化,標志著我國在新能源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據研發團隊介紹,該系列產品采用"生物質炭資源化利用"與"一步法硅碳制備技術"相結合的創新工藝。這種技術路線不僅將生物質廢料轉化為高性能負極材料,更通過工藝革新使生產成本大幅下降。項目負責人楊敏指出,新技術實現了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提升,符合國家綠色發展戰略要求。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在發布會上特別強調技術獨創性:"全球范圍內僅有兩條可行技術路徑,其中由我們團隊開發的'一步法合成技術'具有顯著優勢。"他通過對比數據說明,國外同類技術每噸產品能耗超過1萬度電,而新工藝僅需傳統石墨化工藝的十分之一。這種能耗優勢結合本地廢料利用,使產品在成本競爭力方面形成獨特壁壘。
在材料性能方面,研發團隊披露了關鍵技術指標。新產品在熱穩定性測試中表現出色,體積膨脹率較傳統材料降低30%以上,界面阻抗顯著優化。這些特性使其在全固態電池應用中展現出更優的循環壽命和安全性能,為動力電池技術升級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發布會同期舉行了公益捐贈儀式,合作雙方共同向"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青年人才發展基金"注入50萬元資金。該基金自2022年設立以來,已累計接收社會捐贈180萬元,其中120萬元專項用于支持在宜高校青年科研人才發展。這項舉措旨在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為區域新能源產業儲備核心技術力量。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此次技術突破不僅改變了硅碳負極材料的市場格局,更通過工藝創新開辟了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路徑。隨著全固態電池商業化進程加快,這種兼具性能優勢與成本競爭力的材料方案,有望在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等領域獲得廣泛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