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八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拉開帷幕。作為全球科技界的重要盛會,本屆論壇吸引了圖靈獎、諾貝爾獎得主等頂尖科學家齊聚一堂。抖音知識板塊與論壇展開深度合作,特別邀請@U航、@漫士沉思錄、@圖靈宇宙、@炸炸四位平臺科技類創作者參與活動,圍繞人工智能(AI)議題與科學大師展開對話,為公眾帶來前沿科技解讀。
在自動駕駛與AI機器人測試中,"黑箱"決策引發的安全隱患成為焦點。仿生人形機器人企業首形科技創始人、抖音創作者@U航與2021年圖靈獎得主杰克·唐加拉就此展開探討。杰克·唐加拉提出通過"算法雜交"技術,將高性能計算的嚴謹性注入AI系統,構建兼具靈活性與可靠性的混合架構。針對通用人工智能(AGI)發展瓶頸,他指出數據傳輸效率是關鍵障礙——當前處理器運算速度已達每秒數十億條指令,但內存數據傳輸仍需數千個周期。部分科技企業正通過定制內存內處理器突破這一瓶頸。
AI倫理爭議中,公眾對技術威脅的擔憂持續發酵。清華大學博士、科普創作者@漫士沉思錄與2015年圖靈獎得主馬丁·赫爾曼展開辯論。這位密碼學先驅以自身經歷破除偏見:"我在密碼學領域的工作獲獎前被視為'瘋狂',許多諾獎得主都有類似遭遇。"他強調,既不應輕視AI風險,也需警惕技術恐懼的蔓延。其與惠特菲爾德·迪菲發明的非對稱公鑰密碼術,正是突破傳統認知的典范。
教育領域與AI的融合引發新思考。圖靈獎得主約翰·愛德華·霍普克羅夫特建議學生優先探索興趣領域:"即便專業受AI沖擊,熱愛仍能創造機遇。"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則現身說法,透露自己日均使用AI工具達20次。他預言未來十年將見證跨學科融合浪潮,AI與傳統學科的交叉創新將成為主流,甚至預測可替換器官技術將在10至30年內實現突破。
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旗艦活動,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始終致力于搭建國際交流平臺與推動科技轉化。此次抖音攜平臺創作者深度參與,通過4位創作者與6位頂尖科學家的對話,將AI倫理、技術風險、教育變革等議題轉化為公眾可理解的內容。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抖音科技科普內容播放量激增175%,日均8400萬用戶瀏覽深度科技內容,其中半數為30歲以下群體。AI話題持續升溫,帶動4680萬用戶創作2.2億條相關內容,彰顯出短視頻平臺在科學傳播中的獨特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