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先生最近經歷了一場虛驚——他駕駛新能源汽車駛入小區時,因未留意道路維修處的凸起石塊,底盤與石塊發生劇烈碰撞,發出沉悶的撞擊聲,車身隨之劇烈震動,方向盤也傳來明顯震顫。他下意識踩下剎車,心跳驟然加速:“這下面可是裝著電池啊!”
停車后,張先生立即蹲下身查看底盤,發現電池護板處有一道明顯的劃痕,但未觀察到液體滲漏。正當他松了口氣時,一位路過的老駕駛員提醒:“護板下面看不見,得去店里仔細檢查。”這句話讓張先生重新緊張起來,他迅速駕車前往維修店。
維修師傅將車輛升起后,第一句話便直指要害:“是蹭到電池護板了吧?”他指著護板解釋,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防護全靠這塊護板,優質護板采用高強度涂層,耐磨性遠超普通碳鋼,某廠家甚至經過八十多次配方調整才達到理想效果。張先生的護板雖未嚴重變形,但邊緣出現細小裂口,必須及時處理。
“很多車主覺得護板沒破就沒事,其實隱患很大。”師傅邊拆卸護板邊說,他曾遇到一位車主,底盤剮蹭后未及時檢查,三個月后發現續航驟降,最終查出電池因進水短路,更換電池花費數萬元。檢查護板時,師傅不僅查看表面損傷,還通過敲擊判斷內部是否空鼓——若護板與電池間出現縫隙,行駛中可能反復摩擦電池本體。
在檢查過程中,師傅還發現護板的兩顆固定螺絲松動。他強調,螺絲松動會導致護板晃動,反而增加剮蹭風險。除了護板,師傅還對懸掛系統和管線進行了全面檢查。他指出,底盤受到較大沖擊時,懸掛擺臂可能變形,導致方向盤跑偏;而電池連接線若外皮破損,短路風險極高。
師傅舉例說明,曾有車主底盤剮蹭后未檢查,一周后充電時系統報故障碼。拆解后發現,護板下的電池包外殼被蹭出凹痕,雖未破裂,但內部電芯已受損。這位車主后悔不已:“早知道花幾十塊檢查費,就不用花幾千修電池了。”
張先生回憶,事發時儀表盤未顯示任何故障燈,他因此放松警惕。但師傅提醒,部分輕微電池接觸問題可能不會立即觸發警示,需通過專業設備讀取后臺數據才能發現隱患。“車載系統的故障碼有時會延遲顯示,不能完全依賴儀表盤。”師傅說。
最終,張先生的護板經矯正和涂層修補后繼續使用。師傅特別叮囑,若護板變形,即使未破裂也需更換,因為定制護板的貼合度極高,變形后可能擠壓電池包。若需更換,必須選擇原廠配件,副廠產品的防護效果無法保障。
經歷這次事件后,張先生開車過坑洼路段時格外謹慎。他向朋友建議:“底盤剮蹭后別猶豫,先查護板!這東西看著不起眼,關鍵時刻能保護電池。”他還提醒,若剮蹭后出現續航驟降、充電速度變慢等情況,即使儀表盤無警示,也應立即檢查。
“新能源汽車的底盤藏著動力核心,檢查多花點時間,總比出問題后花大價錢修劃算。”張先生說。他的經歷引發了不少新能源車主的共鳴,許多人表示將更加重視底盤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