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材料行業在2025年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喜憂參半的成績單。根據Wind數據統計,A股電池材料板塊41家上市公司中,超過八成企業實現單季度營業收入環比增長,但近六成企業凈利潤環比出現下滑,行業整體盈利能力尚未完全恢復。從產業鏈各環節來看,正極材料企業業績持續承壓,而負極材料環節盈利狀況明顯改善。
進入10月以來,電池級碳酸鋰和六氟磷酸鋰價格出現強勁反彈,下游需求景氣度持續向好。這一變化引發資本市場對鋰電材料行業"量價齊升"的強烈預期,部分上市公司股價在兩個月內實現翻倍增長。不過,對于行業是否已進入新周期,多家機構表示仍需觀察后續排產和庫存變化情況才能確定拐點。
三季度財報顯示,鋰電材料行業營收規模保持增長態勢,但盈利分化加劇。統計范圍內的41家企業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平均增長19.78%和20.08%,與去年同期-15.96%和-168.07%的增速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出行業供給端收縮后盈利壓力有所緩解。單季度表現方面,34家企業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實現環比增長,占比達83%,其中五礦新能、科恒股份、萬潤新能環比增幅位居前列。
與營收普遍增長形成對比的是,行業盈利狀況出現顯著分化。24家企業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環比下滑,占比近六成。容百科技、五礦新能、星源材質等企業凈利潤環比跌幅居前,萬潤新能、石大勝華、容百科技、德方納米等企業仍處于虧損狀態,其中容百科技和德方納米單季度虧損均超過1億元。
產業鏈各環節表現差異明顯。正極材料領域,三元正極前驅體出貨量同比微降,而磷酸鐵鋰受益于儲能需求爆發,相關企業業績回暖。龍蟠科技、容百科技、德方納米三家正極材料廠商仍處于虧損狀態,容百科技因高鎳材料升級換代導致前驅體投入較大,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2.04億元。當升科技則憑借磷酸鐵鋰業務產銷兩旺實現盈利,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3.92%至74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8.3%至5.03億元。
負極材料環節業績表現超出市場預期。杉杉股份、璞泰來、貝瑞特等龍頭企業業績回暖趨勢明顯。杉杉股份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達2.84億元,同比增長逾11倍,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7628.9萬元。璞泰來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達6.44億元,同比增長69.3%,環比增長13.54%,前三季度負極材料出貨量超10萬噸。璞泰來表示,通過產品創新和降本增效,經營狀況逐步改善。
在行業景氣度分化背景下,鋰電材料企業的資本運作也呈現不同路徑。10月31日,正極材料龍頭中偉股份通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訊,計劃募集資金用于海外產能建設和技術研發。作為特斯拉和寧德時代的供應商,中偉股份正極材料前驅體全球市占率超30%,海外客戶收入占比近25%。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2.97億元,同比增長10.39%,歸母凈利潤11.12億元,同比減少約16%。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盛新鋰能在籌劃H股上市一年多后宣布終止計劃,轉而發布定增預案,擬向深圳盛屯集團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發行股份募集不超過32億元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債務。前三季度,盛新鋰能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1.53%至30.9億元,歸母凈利潤續虧7.52億元。
盡管行業盈利壓力仍存,但資本市場對鋰電材料板塊熱情不減。2025年初至最新收盤日,電池材料板塊40家企業區間漲跌幅平均值達66.95%,7月1日以來平均漲幅為55.92%。湖南裕能、天賜材料、尚太科技下半年漲幅均超過100%,成為市場焦點。近期碳酸鋰期貨和六氟磷酸鋰價格飆升,其中六氟磷酸鋰價格突破11萬元/噸,較8月不足5萬元/噸的價格翻倍有余;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10月初約7.3萬元/噸漲至約8.36萬元/噸。
產品價格反彈帶動相關企業股價大幅上漲。9月以來,天際股份累計漲幅超180%,多氟多漲逾110%,天賜材料漲幅超過85%,鋰礦雙龍頭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分別上漲21%和73%。股價與基本面的背離,反映出市場對行業周期見底回升的預期。
對于行業后續發展,投資者普遍關注階段性需求增長與供給收縮能否持續。中信建投電新團隊首席朱玥分析認為,儲能是非線性增長中彈性最大的環節,當前行業處于供不應求和盈利底部。在招標景氣上行背景下,預計明年國內儲能新增裝機將達300GWh,鋰電池總需求有望超過2700GWh,同比增速超過30%,其中儲能電池需求超過900GWh,鋰電多個環節可能出現緊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