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然資源部牽頭組織的中國第42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正式啟程,本次考察將依托“雪龍”號與“雪龍2”號雙船協同作業,來自全國80余家科研機構的500余名隊員參與其中,同時邀請泰國、智利、葡萄牙及中國港澳地區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人員共同開展國際合作。
考察核心任務之一是推進秦嶺站功能升級與國產化設備驗證。科研團隊將重點完善考察站科研棟建筑、儲油供油系統及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提升站區運行保障能力。針對已投入使用的海水淡化裝置、風力發電與光伏發電系統,考察隊將在南極極端環境下開展適應性測試,探索設備性能優化路徑。
多學科綜合觀測是本次考察的另一重點。考察范圍覆蓋南極半島、阿蒙森海、羅斯海及普里茲灣等關鍵海域,通過海洋生態、生物群落、化學成分、大氣環流及冰川動態等領域的協同觀測,獲取長期連續監測數據。這些數據將有助于深化對南大洋生態系統響應氣候變化機制的理解,為全球氣候模型構建提供關鍵參數。
技術創新應用方面,考察隊將實施多項國內首次開展的科研項目。在南極內陸冰蓋區域,科研人員將使用國產熱水鉆與熱融鉆系統,在超過3000米厚度的冰層中開展潔凈鉆探,獲取冰下湖環境樣本與地質數據,為研究極端環境生命形式及地球氣候演化提供直接證據。同時,自主研發的“雪豹”6x6輪式載具、THT550全液壓牽引裝備將在南極現場進行性能驗證,自動觀測系統、衛星遙感技術、生態潛標及磷蝦監測網絡等新型技術裝備也將投入實際應用測試。
本次科考預計持續至2026年5月,期間雙船將協同完成物資運輸、人員輪換及科考作業等任務。國際合作方面,多國科研人員將參與冰川學、海洋學及生態學等領域的聯合研究,推動建立南極環境變化的跨國協作觀測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