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5上市初期,市場反應平淡。消費者普遍認為其外觀與前代差異不大,搭載的A16芯片也非最新款,價格卻居高不下。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款手機在2025年經歷大幅降價后,銷量迅速攀升,僅在某電商平臺自營渠道就突破500萬部,成為“真香機”的典型代表。
性能方面,A16芯片雖非最新,但實力依然強勁。在《原神》等高負載游戲中,它能穩定輸出58幀,實際體驗中,幀率波動多與環境溫度相關,而非芯片性能不足。對于日常使用,其流暢度和響應速度堪稱“心有靈犀”,用戶滑動操作時,系統總能迅速理解意圖。更關鍵的是,A16芯片的耐用性出色,即使到2025年,仍能持續獲得系統更新支持,對計劃使用三到四年的用戶而言,這無疑是一筆省心的投資。
影像系統是iPhone 15的另一大亮點。蘋果摒棄了“過度美化”的路線,追求真實記錄。4800萬像素主攝搭配新一代智能HDR技術,在夜景和人像拍攝上提升顯著。低光環境下,成片亮度可提升約兩倍,同時保留自然的層次感,避免“夜視儀”式的夸張修飾。視頻拍攝方面,4K HDR電影模式仍是行業標桿,許多短視頻創作者表示,iPhone拍攝的視頻可直接發布,而安卓設備往往需要后期剪輯。這種差距源于蘋果長期的調校積累,而非簡單的像素堆砌。
屏幕表現同樣可圈可點。6.1英寸超視網膜XDR顯示屏,亮度最高可達2000尼特,戶外強光下依然清晰可見,這一水平令不少安卓旗艦望塵莫及。唯一的遺憾是刷新率仍為60Hz,習慣120Hz高刷屏的用戶初期可能覺得不夠流暢,但iOS系統動畫的流暢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短板。
設計上,iPhone 15延續了輕薄路線,171克的機身搭配靈動島、USB-C接口和IP68防護,補齊了此前的一些短板。雖然沒有革命性的外觀變化,但“圓潤+輕薄”的組合帶來了出色的握持感,相比部分厚重安卓機型,使用體驗更佳。
續航方面,蘋果依然不依賴參數,而是注重實際體驗。實測視頻播放可達22小時,重度使用也能堅持一天。27W快充雖不及安卓的120W,但蘋果強調安全性,認為“慢但穩”更符合用戶需求。
iOS生態仍是iPhone 15的核心競爭力。與MacBook、iPad、AirPods等設備的聯動無縫流暢,復制粘貼、通話共享、文件傳輸等功能在安卓陣營中難以找到同等體驗。這種“軟實力”源于蘋果對硬件與軟件的深度整合,而非簡單的功能堆砌。
當然,iPhone 15并非完美。60Hz屏幕在高幀率敏感用戶眼中是短板;27W快充在2025年顯得落后;長時間游戲會導致發熱和亮度下降;信號在地鐵或偏遠地區也不如部分安卓機型穩定。但這些缺點對普通用戶而言,并未達到“無法忍受”的程度。蘋果的優勢在于持久性和整體體驗,這些短板因此顯得不那么突出。
價格是iPhone 15逆襲的關鍵。目前,3799元即可入手配備A16芯片、旗艦影像、優質屏幕和完整iOS生態的手機,性價比顯著提升。它已不再是“信仰溢價”的代表,而是中端市場的高競爭力選項。不過,3799元版本僅提供128GB存儲,對經常拍攝4K視頻或下載游戲的用戶而言,存儲壓力較大。建議預算充足的用戶選擇256GB版本,以獲得更安心的使用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