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最新消息顯示,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的組合體已順利完成向發射區的轉運工作。目前,發射場各項設施設備均處于良好狀態,后續將按計劃開展發射前的功能檢查及聯合測試等關鍵環節,預計近日將擇機實施發射任務。
承擔此次轉運重任的活動發射平臺,堪稱航天領域的“大力士”,其自重達800噸,卻能穩穩承載幾十噸重的船箭組合體。在轉運過程中,船箭組合體始終保持站立姿態,這種設計不僅有助于保持火箭及飛船的狀態穩定,還能顯著提升測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時縮短火箭在發射區的射前準備時間。
轉運指揮高仁超與活動發射平臺有著不解之緣,他已在這個崗位上默默耕耘了21年。2004年,初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高仁超,便跟隨師父登上了8米高的活動發射平臺進行檢修工作。在檢修液壓閥時,師父的叮囑“記住它的溫度,以后你要懂它的脾氣”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21年的時光里,高仁超對活動發射平臺的每一處細節都了如指掌。液壓閥開合時的細微卡頓、鋼軌銜接處的毫米級縫隙、電機運轉時的震動頻率,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都是他關注的焦點。在神舟二十一號任務的檢修過程中,他憑借豐富的經驗,通過掌心貼著電機外殼感受振動節奏,及時發現并處理了電機同軸度接近臨界值的問題,避免了潛在的故障風險。
轉運任務在戈壁灘的嚴寒中拉開帷幕。這條1.5公里長的轉運軌道,高仁超已經走了無數遍,哪段軌道會因熱脹冷縮出現細微偏差,哪里在風沙天后需要重點關注,他都心中有數。在轉運過程中,他密切關注著電源驅動車屏幕上的實時數據,包括轉場距離進度條、運行速度、運行距離等信息,確保轉運工作的順利進行。
針對此次任務的特點,高仁超還提出了對常規模縮套測力傳感器電纜插頭進行優化改進的建議,有效消除了因電纜插頭過長而與操作手產生干涉的隱患。當船箭組合體安全抵達發射塔架時,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然而,高仁超的工作并未結束,他繼續蹲下身檢查電動機、地腳螺栓的運行狀態,用抹布仔細擦掉鋼軌上的沙粒,確保每一個細節都萬無一失。
巡檢完畢后,高仁超在筆記本上認真記錄下:“10月24日,神舟二十一號船箭組合體垂直轉運任務圓滿成功,設備運行參數正常。”這份記錄不僅是對他工作的肯定,更是對中國航天事業不斷邁向新高度的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