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金海豚獎”虛擬現實(VR)數字作品大賽終評會近日在廈門軟件園二期(廈門火炬元宇宙XR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圓滿落幕。本次評審活動集結了來自高校與產業界的權威專家,從技術創新、藝術呈現、用戶體驗及商業價值等多維度對入圍作品展開綜合評估。
評審團陣容涵蓋學界與產業界代表,包括廈門大學、同濟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HTC、PICO、NOLO、Rokid、洲明科技、中興、遙在智能等企業的技術負責人。國文聚、博拉網絡等行業機構也派出了技術實現、文化表達與內容制作領域的專業人士參與評審。評審過程中,專家們從學術理論、硬件生態、內容創作、技術實現、文化表達及商業應用等角度對作品進行全面考察,確保評審的專業性與公正性。
在評審過程中,多位評委結合參賽作品,分析了當前VR內容發展的新趨勢。HTC中國區業務總裁華曉楓指出,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動VR在數字孿生、跨時空體驗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PICO亞太企業負責人劉凱則認為,當前VR作品在提升沉浸感和互動性的同時,更加注重敘事性與故事表達,這有助于推動VR內容邁向更高水平。凌宇智控(NOLO)聯合創始人兼CTO張佳寧表示,中國VR技術已從坐定式體驗向大空間體驗演進,畫面質量和交互方式均顯著提升。
本屆大賽的參賽作品在交互設計、敘事深度和文化表達等方面表現突出。許多作品不僅展現了高水平的技術完成度和視覺表現力,還在傳統文化數字化再現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例如,通過VR技術還原青花瓷燒制過程、復原歷史場景等體驗,體現了科技與人文融合的創新趨勢。企業、高校及個人參賽作品同臺競技,充分反映了中國VR產業生態的多元活力。
作為“金海豚獎”作品大賽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屆虛擬現實(VR)賽事為優秀人才與創新項目提供了展示與對接的平臺,有效促進了VR內容創作與產業資源的融合。大賽最終獲獎名單將于10月31日舉行的“金海豚獎”頒獎儀式上正式公布,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