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這座被稱作“中國冷極”的小城,全年有210天處于封凍期。田宇站在新裝修的家中,環顧四周:從廚房的洗碗布、清潔劑,到衛生間的洗漱臺、坐便器,再到客廳的冰箱、洗衣機,這些家居用品全部來自拼多多。“十年前,我根本不敢想象,連幾塊錢的日用品和上千元的家電都能在網上買到。”田宇感慨道。

根河市地處偏遠,距離最近的主城區單程需近3小時車程。2015年,4G網絡剛剛普及,移動支付還屬新鮮事物時,田宇通過一檔綜藝節目了解到拼多多,被其拼單模式和優惠價格吸引。如今,拼多多的年活躍用戶已超9億,活躍商家數達千萬級別,成為城鎮鄉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十年間,拼多多的發展軌跡折射出中國互聯網消費的變遷。2016年,宋宋在辦公室里第一次參與拼單,購買進口麥片時,這種由熟人推薦、多人拼團的新型購物方式讓她感到新鮮。“不用領優惠券,不用加購物車,在微信里就能快速下單,還能分享給朋友。”宋宋回憶道。漸漸地,拼多多根據她的購買記錄,精準推薦家居用品和當季水果,讓她越買越上癮。
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白嘎麗瑪的童年記憶里沒有電和網絡,買菜要去隔壁村,上縣城采購來回需4小時。2021年返鄉時,她發現村里“含多率”顯著提升,幾乎所有人都開始網購。隨著通路、通電、通網,拼多多將草原納入包郵區。村里15元的棉線手套,拼多多上不到10元;縣城40元/平方米的地板革,拼多多價格減半且款式更多。白嘎麗瑪用網購的燈具、一次性洗漱品和特色地板革開起了蒙古包民宿,盛夏兩個月收入最高達10萬元。她還為領頭羊安裝了GPS,實時監控羊群位置,減輕了放牧壓力。
拼多多的影響力不僅限于城市,更深入偏遠地區。在青海省夏吾特村,公保加將自家小超市打造成村級CBD,提供吃住用“一條龍”服務。2022年,拼多多發起“西進行動”,通過模式創新和物流補貼,大幅降低西行包裹的物流成本。如今,每天有超100件包裹進入夏吾特村,其中八成來自拼多多。公保加說:“以前買東西,商品價和運費是兩筆錢,很多人就不買了;現在不僅包郵,還有運費險,退貨免費,大家買東西的意愿很高。”

在四川涼山的美姑縣,吉克古千作為多多買菜網格站負責人,見證了網購給當地帶來的變化。2020年,多多買菜進駐美姑縣,次日達的新鮮蔬菜、水果和海鮮讓當地人驚嘆。吉克古千說:“以前,家里一年到頭吃酸菜燉土豆,現在新鮮蔬菜變著樣買,站里一天能送出上萬個雞蛋。”多多買菜不僅解決了當地吃鮮難的問題,還成為日常生活、開店宴請和子女代買的首選。
十年間,拼多多從后起之秀成長為國民級電商平臺,商品種類從農產品擴展到全品類,物流速度從數天縮短至次日達,服務從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升級到售后主動介入。盡管玩法不斷創新,規模持續擴張,但拼多多始終堅持以消費者為導向,尊重每一分錢的價值。在重慶山村,李春花教老人們網購,他們最在意的是實惠、質量和包郵;在海南縣城,陳晨從職場單身女性成長為二孩母親,拼多多像街邊十元店,也像百貨商城,滿足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田宇坐在新家的沙發上,看著頭頂的吊燈和浴室的奶油風一體柜,心中精心規劃的家已逐漸成形。她知道,更好的生活還在后頭。拼多多的第一個十年,只是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