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合伙人兼總裁盧偉冰在近期專訪中提出,未來五年內小米將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直指全球企業百強榜單。這一宣言不僅延續了十年前雷軍"對標蘋果"的戰略雄心,更折射出小米在高端化轉型后的技術自信。
根據2025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數據,小米集團2024年營收達3659億元人民幣,位列第297位。但距離第100名企業6336億元的營收門檻,仍存在近2700億元的差距。這種差距既凸顯挑戰,也暗含著技術驅動型增長的巨大空間。
盧偉冰特別強調芯片研發的戰略地位,指出未來五年芯片將成為小米業務的核心支柱。他提出行業將形成明顯分野:具備自研芯片能力的品牌將主導高端市場,這種技術壁壘帶來的不僅是產品競爭力,更是底層創新能力的系統構建。數據顯示,小米2025年第二季度研發投入同比激增47%,達131億元,接近2019年全年投入總和。
回顧小米高端化進程,2019年小米9首次突破3000元價位遇冷,暴露出單純硬件堆砌的局限性。2021年MIX Fold和12S Ultra的市場挫折,更促使企業深刻認識到技術護城河的重要性。近三年申請的2.3萬件專利中,影像和快充技術占比超60%,這些技術積累正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
當前全球AI技術變革周期與小米戰略節點高度重合,為轉型提供歷史性機遇。不同于傳統財務指標追逐,小米更注重通過AIoT技術重構智能硬件價值體系。這種轉型路徑與特斯拉通過電動化重塑汽車產業異曲同工,都指向從產品制造商向生態構建者的身份躍遷。
全球化布局與高端戰略的協同推進,正在重塑小米的商業基因。當傳統硬件企業陷入增長瓶頸時,小米通過技術縱深構建的生態壁壘,可能成為突破行業天花板的關鍵。這場轉型的成敗,將取決于其在芯片、AI等核心技術領域的持續突破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