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與馬蜂窩近日攜手發布了一份名為《中國風物報告》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國內旅游市場帶來新的觀察視角。該報告聚焦全國百個獨具特色的地方風物,覆蓋節慶習俗、非遺傳承、特色美食、民俗藝術及文化IP五大領域,通過系統化梳理構建起一幅生動的風物旅行地圖。

報告選取的五大主題案例極具代表性:四川涼山火把節上躍動的彝族風情、湖南江永傳承千年的女性文字女書、廣東順德濃縮粵菜精髓的飲食文化、貴州遵義“一葦渡江”的獨竹漂絕技,以及與神話人物哪吒相關的文化IP開發。這些案例不僅展現了地方文化的獨特魅力,更通過創新表達方式讓傳統風物煥發新生,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體驗場景。
馬蜂窩創始人兼CEO陳罡在發布會上指出,風物旅行已超越短期潮流,成為文旅融合時代的重要升級方向。他透露,平臺正通過“內容+AI科技”雙輪驅動,打造智能化的風物旅行服務體系。其中,AI旅行助手可基于用戶偏好定制專屬路線,未知旅行實驗室推出的“流動的風物”系列視頻則以紀實手法挖掘小眾文化故事,而產業數據分析系統則能預測風物熱點趨勢,助力目的地提前布局。
數據層面呈現顯著代際特征:90后群體以36.6%的占比成為風物旅行核心消費力,其“追新”特性使網絡熱點風物迅速轉化為旅游動能;00后雖占比16.2%,但展現出對歷史文化深度體驗的強烈興趣,非遺手作、民俗儀式等參與型項目備受青睞。地域分布方面,一線城市以33.2%的客源占比領跑,新一線城市緊隨其后達26.4%,值得注意的是,二三線城市與一線市場的差距持續縮小,在地文化探索正從大城市專屬向全民參與轉變。
技術賦能方面,馬蜂窩的AI應用已形成完整生態:從內容生產端的視頻創作,到消費端的個性化推薦,再到產業端的趨勢預測,形成數據閉環。例如,AI系統通過分析用戶搜索行為和社交媒體熱度,可提前3-6個月預判潛在風物熱點,幫助目的地優化產品供給。這種“科技+文化”的融合模式,正在重塑傳統旅游產業的價值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