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lue hour》節目中,英諾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分享了他作為AI投資人的獨特視角。今年世界機器人大會發布的“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機器人公司TOP20”榜單中,有五家是王晟在首輪投資的企業,包括加速進化、松延動力、自變量機器人、千訣科技和動易科技。目前,其中兩個項目已有數十倍的收益,另外兩個也有十倍回報。
王晟的投資邏輯展現出戰術與戰略的結合。投資本體類公司更多是出于戰術考量,例如人形機器人領域因馬斯克和黃仁勛的推動而成為風口,需要及時反應。而在早期投資自變量和千訣科技,則基于戰略眼光,這兩家公司分別專注于具身大腦和類腦路徑,需要從產業布局出發預判智能發展方向。
盡管成績斐然,王晟仍對投資策略進行反思。他提到,如果幾家企業都有潛力,為何不都投資?雖然“都投一遍”不現實,但背后反映的是他早期投資估值較低的優勢。他認為,早期投資的核心在于識別紅利和人脈變現,關鍵在于“早”。
王晟的職業經歷充滿起伏。從搖滾青年到搜狐10號員工,再到1999年開始創業,他經歷了互聯網泡沫、多次創業和公司出售。十多年間,他驗證了自己不適合創業,卻在40歲時轉向早期投資。移動互聯網大潮中,他作為新手積淀經驗,文娛投資熱中取得多個成功項目。新消費浪潮中,他發現理性難以把握用戶偏好,轉而投身芯片、半導體和新能源領域,卻因興趣不足而鮮少出手。最終,他因未追逐熱門賽道,反而抓住了AI熱潮。
王晟的職業選擇始終以感性為導向。他尊重自己的興趣,無論是互聯網、創業還是投資主題,都從內心感受出發。這種選擇與他的身份有關,作為非GP,他無需承擔LP問詢的責任,保有一份自由。盡管未吃到所有紅利,但他的人生豐富多彩,在浪潮中為自己贏得了空間。
用顏色形容王晟,紫色最為貼切,由熱烈的紅色和冷靜的藍色混合而成,象征感性和理性的交融。鮮艷的桔梗色則代表他明快的性格,一如他大笑時的模樣。
王晟從初中開始彈吉他,通過“打口帶”接觸國外音樂,大學時組建樂隊。盡管音樂行業不發達,他仍被音樂的自由意志所吸引,認為搖滾精神在于做想做的事、創作想做的音樂、表達想表達的觀點。后來,他因音樂的可持續性差而轉向互聯網,發現兩者都是新事物,吸引他的都是單純的興趣和投入感。
作為投資人,王晟認為投資是復雜且綜合性強的事,需要廣泛的知識面。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心理學、社會學、人類行為學、商業與管理等知識都與投資相關。好的投資人應對哲學感興趣,并將知識串聯起來形成關聯。他認為投資適合自己,因為自己專注力不強,好奇的事情多,難以長時間聚焦在一件事上。
王晟的投資策略在不斷反思中調整。過去,他因對未來判斷過于自信,而輕視與自己判斷不一致的創始人。現在,他更相信人的潛力,認為優秀的人在投入時間和理解市場后會自然轉變。因此,他的投資策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轉變,更強調相信人,接受與自己的分歧。
在機器人和具身智能領域,王晟的投資決策充滿變化。2022年底,他規劃2023年投資方向時,并未考慮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然而,2023年春天,馬斯克和黃仁勛的推動使人形機器人成為熱點,他迅速決定投資加速進化和松延動力。后來,他投資了具有純正新一代AI基因的自變量機器人。
王晟對具身智能的理解源于人類認知學和行為學,認為具身智能是通過與外界打交道產生的認知和智能。他將智能范式進化分為三個階段:信息智能階段、具身智能階段和類腦階段。他認為,人腦處理信息的機制復雜,未來可能需要通過類腦進一步模擬人的腦。
王晟從AI第一波發展時就開始關注,但介入較晚。他認為,要預判技術走向,需要在行業形成共識前參與討論。英諾投的每個項目,都卡在大公司入場前的幾個月到半年。盡管他認為自己還不夠激進,但在機器人領域已投了20多家企業,在模型層和應用層累計投了40個AI項目。
對于技術路線的爭論,王晟認為,只要公司人才密度高、資金充足、包容性強且靈活,創始人有遠見,就能隨技術范式變化調整。他更相信自己投資的邏輯,核心是判斷誰能活下去。例如,做本體人形機器人的企業已有訂單和收益,做機器人大腦的千訣科技也被多家企業采用。
王晟現在聽的音樂仍比較“陳舊”,大多是年輕時常聽的樂隊和歌曲。他認為,好的音樂應有音樂性和傳承與創新。他試圖用相對專業的標準要求自己,但認為大多數搞樂隊的人沒這么理性。他覺得自己在音樂上天賦不強,主要靠努力,而在理性上可能稍微有點天賦。
王晟的創業經歷前后約十來年,最后一次創業是酷米網,被一家上市公司收購。他慢慢覺得創業不適合自己,反而認為投資更對胃口。他對很多創新想法感興趣,雖然自己沒能力做,但想摻和一下。轉做投資是他職業生涯里最重要的選擇之一,另一個重要選擇是剛畢業時選互聯網公司,而非外企或國企。
王晟轉做投資后,經歷了曲折的探索過程。他最初認為自己適合投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等領域,也比較早意識到科創是個好方向,但一直對芯片、半導體材料、新能源等領域沒興趣。市場熱點集中在不感興趣的領域時,他在文娛領域投得不錯,但文娛項目難以在二級市場退出。他試著看新消費,卻發現挑戰特別大,最終因未追逐熱門賽道,反而抓住了AI浪潮。
王晟認為,如果一個基金要求所有人都必須立刻有用,沒有任何人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非熱點方向,那這個基金大概率抓不住新機會。他得益于組織機制的優越性,那幾年基本沒怎么投項目,卻有時間提前觀察和思考AI方向,最終對基金來說也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