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宇樹科技聯合創始人陳立在清華大學舉辦的一場公開課上發表演講,分享了對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展前景的獨到見解。他指出,當前具身智能機器人正處于類似GPT發布前1至3年的關鍵階段,雖尚未全面爆發,但已處于爆發前夜。陳立認為,AI、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及大語言模型是當下科技領域的熱點,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他強調,AI技術的加持將使機器人愈發接近人類,推動人類與機器人共舞、與未來同頻。
在演講中,陳立以結婚三大件的變化為例,生動描繪了科技發展對生活的影響。他提到,爺爺奶奶輩的結婚三大件是自行車、縫紉機和手表,父母輩則是電視、電冰箱和洗衣機,而到了他們這一代,房子、車子和票子成為新的標準。陳立大膽預測,三十年后,算力、算法和機器人可能成為人們結婚的必備品,這一觀點引發了現場聽眾的熱烈討論。
宇樹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興也曾公開表示,公司的終極目標是讓機器人解放人類生產力,承擔更多辛苦的工作。他提到,宇樹機器人參與跳舞、格斗等活動,是為了通過AI技術讓人形機器人具備更豐富的全身動作能力。在實現終極目標之前,公司通過參與表演和格斗比賽,既展示了技術實力,也創造了商業價值。
針對機器人“四肢發達”卻難以應用于文化領域的質疑,王興興回應稱,科技與文化兩條路線并行不悖,宇樹科技對兩者均高度重視。他以計算機為例,指出其既能用于游戲娛樂,也能服務于工作需求。王興興還透露,個人感覺未來兩到三年內,機器人技術將取得顯著進步,達到一定的通用性水平。
此前,宇樹科技在8月公布的IPO商業概況公告中,詳細披露了2024年的收入結構。數據顯示,四足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及相關零部件產品的銷售額占比分別為65%、30%和5%。其中,約80%的四足機器人應用于科研、教育和消費領域,剩余20%則用于巡檢、消防等工業場景。而人形機器人則全部集中在科研、教育和消費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