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自稱百度員工的網友在匿名職場社區脈脈上發布長文,直指公司內部存在業務規劃混亂與人才管理短視的雙重困境。該帖子引發行業熱議,眾多互聯網從業者參與討論。

據發帖者描述,百度在多個新興業務領域存在"起大早趕晚集"的現象。從社交產品到本地生活服務,從短視頻到電商,公司雖多次布局前沿賽道,但多數項目在投入初期后便陷入停滯。這種"試錯式"業務擴張模式,導致大量資源被消耗在尚未完成市場驗證的領域。
更引發爭議的是公司的人才管理機制。該員工透露,百度內部存在明顯的"短期主義"傾向:業務線若在6-12個月內無法實現盈利預期,相關團隊就會面臨裁撤風險。這種"唯結果論"的考核方式,使得多數創新項目難以獲得足夠的成長周期,技術人才也因缺乏長期規劃而頻繁流動。
多位互聯網行業分析師指出,這種現象與百度的核心商業模式密切相關。作為以搜索引擎廣告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其商業基因天然傾向于流量變現的短期收益。當這種思維模式延伸至創新業務時,便會導致對需要長期投入的技術研發和生態建設缺乏耐心。
某不愿具名的前百度高管表示:"大公司的轉型就像巨輪調頭,既要保持現有業務穩定,又要探索新方向。但百度的問題在于,往往在方向尚未明確時就大規模投入,又在遇到困難時過快撤退,這種反復拉扯消耗了大量組織能量。"
職場觀察人士指出,大型互聯網企業的組織慣性難以在短期內改變。當企業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任何戰略調整都可能牽動數千人的團隊配置和數十億的資金流向。如何在保持商業競爭力的同時培育創新能力,成為所有科技巨頭共同面臨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