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茶行業兩大巨頭王老吉與加多寶的商標爭奪戰,近期因海外市場的法律糾紛再度升級。這場持續十余年的商業博弈,已從國內市場蔓延至全球六十余個國家和地區,涉及商標注冊、廣告語歸屬及包裝裝潢權等多重法律爭議。
爭議的核心源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商標授權協議。1995年,廣藥集團將紅色罐裝"王老吉"商標使用權授予鴻道集團(加多寶前身),雙方于1997年簽訂首份許可協議。鴻道集團通過"怕上火,喝王老吉"的經典營銷,使該產品年銷售額從1億元躍升至2010年的160億元。但2002-2003年間,鴻道集團董事長陳鴻道通過非正當手段續簽商標許可協議,將使用期限延長至2020年,這為后續糾紛埋下伏筆。
2012年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裁定補充協議無效,要求加多寶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廣藥集團隨后就2010-2012年間的商標侵權提起訴訟,案件歷經多次審理,賠償金額從最初的14.4億元降至2023年的3.17億元。與此同時,雙方在紅罐包裝裝潢權、廣告語使用權等方面展開全面訴訟,最高法院最終判決雙方可共享紅罐包裝權益,"怕上火"廣告語亦為共有。
隨著國內涼茶市場增速持續放緩,海外市場的戰略價值日益凸顯。數據顯示,2012-2017年國內涼茶市場年增速從16.7%逐年降至9.1%,2018年更出現18%的負增長。2023年行業規模約450億元,王老吉、加多寶分別占據44%和25%的市場份額。在此背景下,兩家企業加速布局海外市場,2023年王老吉海外銷量較十年前增長6.5倍,年復合增長率超25%。
全球植物飲料市場的快速增長為涼茶出海提供機遇。2024年該市場規模達890億美元,年增速6.2%,其中東南亞市場增速達25%。王老吉已在美國、越南、柬埔寨等21個國家和地區發起商標撤銷程序,10個國家/地區已作出撤銷決定。加多寶則通過關聯公司萬捷有限公司在加拿大、歐盟等地完成商標注冊,雙方在境外市場的法律攻防持續升級。
在具體市場布局上,王老吉采取差異化策略:美國市場通過Costco等主流渠道銷售,計劃建設涼茶博物館;東南亞與百達國際合作覆蓋200余家終端,開展"吃披薩喝王老吉"等本土化營銷;日本市場自2020年進入后,已覆蓋東京、大阪等地的唐吉訶德等連鎖商超;中東市場2025年推出阿拉伯語包裝產品,匹配當地禁酒文化下的健康飲品需求。
供應鏈本地化成為出海關鍵。王老吉在馬來西亞布局生產線,加多寶則在東南亞建成首座海外生產基地,并與泰國合作方簽約建設第二座工廠。這種"供應鏈協同+本土化生產+深度分銷"的模式,有效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市場響應速度。2025年2月,王老吉與艾杜克國際控股達成合作,產品快速進入中東連鎖超市網絡。
當前兩家企業的海外競爭呈現多維特征:在商標注冊層面,王老吉已完成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標布局;在市場滲透方面,加多寶強調其60國商標注冊的先發優勢;在生產布局上,雙方均在東南亞建立生產基地。這場跨越國界的商業博弈,既涉及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也考驗著企業在不同法律體系和市場環境下的運營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