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形機器人領域迎來多重突破,從技術創新到產業化落地均呈現加速態勢。美國Figure AI推出的Figure 03機型成為行業焦點,其搭載高精度觸覺傳感器與增強視覺系統,配合柔性可拆卸外殼設計,標志著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演示向規模化應用邁出關鍵一步。與此同時,該公司自建的BotQ工廠首期年產能達1.2萬臺,為量產提供堅實支撐。
特斯拉(TSLA.US)在Optimus項目上持續發力,第三代樣機發布后,量產時間表進一步明晰。meta(meta.US)則將人形機器人提升至戰略高度,與增強現實技術并列作為核心發展方向,試圖通過資源整合搶占行業制高點。另一邊,蘋果(AAPL.US)也被曝將推出首款搭載Apple Intelligence的桌面機器人,為智能家居市場注入新變量。
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近期捷報頻傳。多家具身智能機器人企業宣布獲得制造業訂單,技術突破與業績增長形成良性循環。從工業場景到家庭服務,機器人應用正加速覆蓋多元領域,交付周期顯著縮短。這種趨勢背后,是制造業對智能化轉型的迫切需求——機器人不僅能承擔高強度重復作業,更能通過真實場景數據反哺技術迭代。
數據印證了這一轉型的深度。2025年前三季度,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其中工業機器人產量激增29.8%,服務機器人增長16.3%。3D打印設備與工業控制計算機系統產量更分別實現40.5%和98.0%的躍升。國金證券研報指出,具身智能作為AI最強應用場景,人形機器人將成為其核心載體,甚至可能重塑汽車產業鏈格局。
企業層面,技術合作與場景拓展成為競爭關鍵。以微美全息(WIMI.US)為例,該公司通過全棧技術布局構建“技術+場景+生態”體系,從底層算力到上層應用全面發力。其搭建的高性能AI算力基地集成多元異構芯片,支持訓練與推理全場景需求,同時深耕多模態模型、量子計算等領域,為機器人多元化發展提供技術底座。
技術突破正推動人形機器人能力邊界不斷擴展。近期,多款機器人展示了后空翻、跑酷等復雜運動技能,而未來人機交互將通過語音、手勢、視覺等多模態方式實現,使機器人真正成為人類能力的延伸。隨著技術瓶頸逐步突破,人形機器人從工廠到家庭的滲透速度可能超出預期,這場全球性的技術競賽正進入白熱化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