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企業如何高效、安全地接入AI,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近日,全球領先的數據智能平臺Databricks與知名大模型公司OpenAI宣布達成多年期戰略合作,這一舉動不僅標志著兩家行業巨頭的強強聯合,更為企業級AI應用的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
根據合作協議,Databricks將投入1億美元,助力OpenAI的模型原生集成至其數據智能平臺,這一舉措將直接惠及超過2萬家企業客戶。此次合作不僅僅是商業層面的聯手,更是數據與AI兩大領域深度融合的體現,為企業級AI的未來發展繪制了藍圖。
合作的核心在于簡化企業智能體的部署流程。OpenAI的先進模型將與Databricks的AI開發環境Agent Bricks緊密結合,為企業提供一個統一的平臺,用于開發、評估和擴展智能體。這一模式打破了傳統數據遷移的復雜操作,企業可以直接在其現有數據上運行大語言模型,通過SQL或API進行訪問,并利用內置的治理和可觀測性控制,安全地大規模部署模型。這種“模型找數據”的方式,不僅降低了數據泄露的風險,還顯著提升了部署效率,降低了成本。
除了技術集成,合作還涉及數據和AI模型的治理。Databricks的Unity Catalog將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它支持數據血緣追蹤、訪問控制,并在跨部門和地理位置擴展AI部署時確保合規性。同時,可觀測性功能幫助團隊監控模型性能、準確性和安全性,為企業的AI應用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對于OpenAI而言,與Databricks的合作彌補了其在企業數據獲取方面的不足。通過這一合作,OpenAI得以更深入地融入企業環境,而Databricks則借助OpenAI的強大模型能力,構筑了“模型+數據”的雙重護城河,實現了雙贏。
事實上,這并非Databricks首次與大模型公司攜手。今年早些時候,Databricks就已宣布與Anthropic達成合作,將Claude模型引入企業數據環境。這一系列動作彰顯了Databricks未來的發展方向:建設多模型集成的數據平臺,推動企業級AI的落地應用。多模型的集成將成為Databricks在與同類型數據平臺競爭中的關鍵優勢。
隨著大模型訓練從能力提升轉向應用落地,AI競賽的核心也發生了轉變。數據和生態成為新的高地。對于企業而言,選擇AI模型時,不僅要看其能力,更要看其如何為企業所用。不同行業的企業都有其獨特的方法論和數據沉淀,AI模型需要理解并融入這些環境,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因此,數據平臺的作用愈發凸顯,它成為連接模型與企業的橋梁。
在企業AI落地的路徑中,數據和模型缺一不可。如果能在同一平臺上實現這兩種功能,甚至拓展到更多功能,無疑將在企業AI競爭中占據巨大優勢。Databricks正是通過集成多種能力,打造“朋友多多”的生態圈,來增強其競爭力。
然而,對于國內同類型公司而言,是否可以復制Databricks的道路呢?答案并非簡單肯定。首先,Databricks之所以能走這條路,關鍵在于其作為首屈一指的數據智能平臺公司,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而國內目前尚無能與之對標的公司。其次,國內大模型的發展與國外存在顯著差異。國內能力突出的幾家通用大模型大多隸屬于大廠,這些大廠本身就擁有與模型相配套的數據平臺,因此與單獨的數據平臺公司集成的可能性較小。
盡管如此,國內獨立數據智能平臺公司仍有其發展空間。面對大廠的競爭,這些公司可以通過提供差異化、輕量化的解決方案來拓寬市場。例如,針對中小企業客戶制定低門檻、低成本的接入方案,避免與大廠直接競爭,在中小企業賽道發力。同時,這些公司可以在垂直賽道上發力,提高不可替代性。不同細分行業對數據智能平臺的功能有特殊需求,如金融行業和醫療行業強調速度與準確性,科研項目則強調大量非結構化數據的存儲。通過滿足這些差異化場景的需求,獨立數據智能平臺公司可以在特定領域提高不可替代性。
與行業專屬大模型合作也是一條可行之路。雖然無法復制與頂尖通用大模型合作的路徑,但背后的邏輯是相同的。通過與特定行業的專屬大模型深度集成,獨立數據智能平臺公司可以做到細分領域的高精尖,推進部署開箱即用的智能體,精準解決行業痛點。
目前,國內已有一些發展勢頭強勁的獨立數據智能平臺公司,如星環科技、九章云極等。星環科技已經推出了針對金融、交通、醫療等垂直行業的解決方案,并擁有700多家生態合作伙伴。九章云極則在GPU、CPU、服務器等領域擁有廣泛的生態合作伙伴,可適配信創生態多元需求,并在高校科研、生物醫療等行業持續發力。
隨著企業級AI的逐步成熟,AI基礎設施的市場空間依然廣闊。未來,AI將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數據基石。在AI基礎設施市場的競爭中,大廠依然占據優勢,但獨立公司也將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正如大模型界出現了DeepSeek這樣的黑馬,AI基礎設施領域同樣值得期待新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