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黃金市場價格持續攀升,接連刷新歷史紀錄。在此背景下,上游礦產企業成為最大受益者,其中紫金礦業的表現尤為亮眼。作為國內最大的金礦企業,紫金礦業近日公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42億元,同比增長10.3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378.64億元,同比增幅達55.4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341.27億元,同比增長43.71%;基本每股收益1.425元,同比增長54.39%。
財報數據顯示,紫金礦業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21.07億元,同比增長44.31%。礦山企業毛利率達到60.62%,較上年同期提升2.91個百分點。單季度來看,第三季度公司延續增長態勢,實現營業收入864.89億元,同比增長8.14%;凈利潤145.72億元,同比增長57.1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25.03億元,同比增長50.37%。
資本市場表現方面,紫金礦業A股年內漲幅超過106%,市值達8018億元;港股漲幅超過139%,市值達8664億港元。拉長時間周期看,自2019年以來,公司股價已連續七年上漲,A股累計漲幅超過1600%。近一年來的上漲主要得益于金、銅價格的快速攀升。
公司的發展戰略離不開掌舵人陳景河的遠見卓識。1992年加入紫金礦業時,公司僅有76名員工,年利潤僅3萬元。到1999年,紫金山金礦年產量已達3噸,位居全國首位,年利潤超過5000萬元。為推動公司進一步發展,陳景河主導了企業改制,引入社會資本,并于2003年成功在香港上市,募集資金12億元。
上市后,紫金礦業開啟了大規模并購之路。2005年至2008年,公司營收從30億元增至169億元。2008年,在全球經濟動蕩的背景下,公司仍保持11.32%的營收增速,凈利潤穩定在30億元以上。2012年,國際黃金價格暴跌,澳大利亞諾頓金田陷入困境,紫金礦業以1.88億澳元收購其89.15%股權。
2015年,全球礦業陷入深度熊市,多數企業遭受重創。紫金礦業卻逆勢增長,營收達743.04億元,同比增長26.45%。同年,公司抓住機遇,收購了剛果(金)卡莫阿-卡庫拉銅礦和巴布亞新幾內亞波格拉金礦各一半權益,這兩座礦山分別位列世界第四大銅礦和世界十大金礦。
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紫金礦業礦產銅產量達83萬噸,同比增長5%;礦產金產量達65噸,同比增長20%。卡庫拉銅礦成為公司銅業務的主要貢獻者之一。2024年10月,公司斥資超70億元收購加納金礦;2025年5月,又以137億元控股藏格礦業。目前,公司的金、銅礦儲量及產量均居全國首位。
近年來,紫金礦業持續保持高速增長。近六個季度,公司凈利潤增速分別達到81.54%、58.17%、55.28%、62.39%、48.75%和57.14%。公司年營收已突破3000億元,且增速不減。
在鞏固金、銅主業的同時,紫金礦業積極拓展多元化布局。公司已切入鋅、鋰、鉬等能源金屬領域。安徽沙坪溝鉬礦采選項目已獲董事會批準,項目總投資約72.06億元,設計采選規模1000萬噸/年,主要產品為鉬精礦。公司表示,鉬是戰略性金屬,廣泛應用于高端制造領域,項目開發符合公司戰略規劃。
鋰業務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碳酸鋰產量達1.1萬噸,其中包含藏格礦業5月以來的產量0.37萬噸。阿根廷3Q鋰礦一期年產2萬噸碳酸鋰項目已于三季度末投產,湖南湘源鋰礦500萬噸/年采選系統將于四季度試生產。
資本市場運作方面,紫金礦業于9月30日將子公司紫金黃金國際分拆至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發行4.01億股,募資總額約287億港元,創下全球黃金開采行業最大IPO紀錄。截至最新收盤,紫金黃金國際總市值已接近4000億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