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的三名成員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問天閣集體亮相,與中外媒體記者見面。其中,載荷專家張洪章格外引人注目。他曾在中科院從事新能源與新材料研究,如今即將作為第二位入住中國空間站的載荷專家,開啟為期六個月的太空科研任務。
張洪章的科研背景與航天任務高度契合。他表示,自己從小就以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為榜樣,立志用科技報效祖國。在成為中科院研究員后,他專注于能源儲能領域的研究,特別是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方向。2018年,當國家首次從科研人員中選拔航天員載荷專家時,他毫不猶豫地報名,并最終通過層層選拔,實現(xiàn)了飛天夢想。
在空間站應用與發(fā)展階段,張洪章將主要負責科學與技術應用研究,涉及航天醫(yī)學、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等多個領域。他特別提到,自己設計的電源領域實驗項目將在此次任務中搭載上行,旨在解決航天電源的關鍵技術問題。這一研究不僅與他的專業(yè)背景緊密相關,也是航天領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能夠在太空環(huán)境下開展自己設計的實驗,是每一位載荷專家的夢想。”張洪章說。他表示,中國空間站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臺,可以完成許多前輩想做卻做不到的研究,解決長期困擾的難題。在軌期間,他將全力投入科學和應用研究,確保每一項實驗都能取得預期成果。
除了專業(yè)研究,張洪章還計劃在太空生活中發(fā)揮個人特長。他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太極拳和中醫(yī)。在空間站,他打算利用閑暇時間練習太極拳,并通過朗誦詩歌放松身心。他還學習了一些中醫(yī)理療和按摩手法,希望能在隊友需要時提供幫助。
從實驗室到太空,張洪章的轉型之路充滿挑戰(zhàn)。他特別提到,轉椅訓練是最難的部分,初期會引發(fā)強烈的眩暈感。為了適應太空環(huán)境,他通過高強度鍛煉增強了體能,肌肉量顯著增加,體重也從75公斤降至69公斤。這種堅持和努力,讓他如今能夠自信地面對即將到來的任務。
神舟二十一號任務中,張洪章作為03號航天員,將與隊友張陸、武飛共同完成百余項空間科學實驗。他強調(diào),空間站的核心目標是“建站為應用”,希望通過六個月的太空科研,為國家科技發(fā)展和社會進步貢獻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