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建鄴高新區的雨潤集團原生產一部廠房,曾因產權糾紛與租戶混雜而陷入沉寂,如今卻因小米汽車南京建鄴交付中心的入駐煥發新生。這座占地超3萬平方米的交付中心,以全國前三的規模與“三位一體”服務體系,成為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升級的標志性項目。
交付中心內,12000平方米的室內空間陳列著多款小米SU7車型,流暢的車身線條與個性化輪轂設計吸引市民駐足。家住江北新區的曹飛是忠實“米粉”,他表示:“去年購買SU7后體驗極佳,今天陪朋友來看YU7,他對小米的技術和設計都很滿意。”據統計,2024年小米汽車交付量突破13.6萬臺,2025年目標上調至35萬臺,9月單月交付量超4萬臺,市場潛力持續釋放。
作為小米“人車家全生態”戰略的重要節點,南京建鄴交付中心不僅承擔本地交付任務,更輻射南京都市圈。其創新設計的展廳、交付大廳、售后服務區及Xiaomi Life周邊產品區,形成全場景服務閉環。國慶試營業期間,門店單日接待客戶超50組,通過預約制有效避免排隊,展現高效運營能力。

項目落地背后,是建鄴高新區3個月的“極速改造”。面對場地空置率50%、租戶類型復雜的挑戰,園區組建專項專班,梳理全區閑置資源,首推雨潤廠房片區。通過10余次專題會議,解決產權交付、施工許可等難題,并聯合小米優化交通流線、升級外立面為玻璃幕墻,將年久失修的園區轉化為科技感十足的產業空間。
“過去這里地磚翹起、雜草齊腰,如今成為長三角小米汽車體驗消費目的地。”建鄴高新區產業招商部部長童寅感慨。項目負責人楊骉強調,高效落地得益于園區在選址、工商注冊、施工全流程的協同支持,體現了南京優良的營商環境。
交付中心的啟用,填補了南京主城區新能源汽車交付環節的空白。此前,車主需前往30公里外區域提車,流程繁瑣。業內人士指出,該項目不僅提升消費體驗,更通過“頭雁效應”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童寅透露,近期多家新能源“明星企業”主動接洽,希望借力小米生態搶占賽道制高點。
距離交付中心不遠的永初路上,小米南京科技園作為超級研發中心,與交付中心形成產業聯動。園區內,西城·夜未央街區匯聚餐飲、演藝等業態,老字號與新國潮碰撞,吸引年輕人就業創業。這種“產城融合”模式,讓閑置廠房釋放新價值,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匯聚。
從“工業銹帶”到“創新雨林”,建鄴高新區的實踐表明,盤活存量資源需精準管理、模式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當低效用地變身高質量發展空間,這場“騰籠換鳥”的探索,正為城市產業升級提供新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