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能源車逐漸普及的當下,電池的耐用性始終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畢竟,電池作為電動車的“心臟”,其性能直接決定了車輛的使用體驗和成本。近日,一位車主老周的經歷,或許能為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老周的電動車已經陪伴她走過了8個年頭,行駛里程達到15萬公里。當她帶著車輛去保養時,技師給出的檢測結果讓她頗感意外——電池實際容量仍保持在八成以上。這與許多人口中“電動車三年就衰減過半”的說法大相徑庭。
老周坦言,自己的用車習慣并不算精細。夏天車輛暴曬后,她會直接開啟空調;冬天零下幾度的低溫,她也照常開車通勤。充電方面,她通常等到電量剩余二三十時才充電,偶爾因急事使用快充,從未刻意進行過電池養護。然而,就是這樣“糙”的使用方式,電池卻表現出了超出預期的耐用性。
與老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位車主。他的車僅使用了5年,電池衰減就已接近七成。細問之下,原因逐漸浮出水面:由于沒有固定車位,他每天都在路邊的快充站充電,且車輛長期暴露在露天停車場,夏季高溫暴曬五六個小時是家常便飯。技師透露,高溫環境會加速電池內部的化學反應,長期快充也比慢充對電池的損傷更大,這位車主的情況正是典型的“不當使用”。
事實上,電池壽命與使用環境的關系早已被研究證實。冬季低溫時,電池續航下降通常是暫時的,溫度回升后性能即可恢復。但長期處于高溫環境,電池的損耗則是不可逆的。老周所在的小區配備地下車位,車輛免受日曬雨淋,這或許是她電池耐用的關鍵因素。
關于電池質保,老周也有親身經歷。前年冬天,她的車突然無法充電,經4S店檢測為電芯故障。由于車輛仍在“8年15萬公里”的質保期內,她順利免費更換了新電池組。不過她也提醒,質保條款通常規定電池衰減至70%以下才可更換,并非一有衰減就能享受服務。
當被問及“電動車開10年是否還能用”時,老周表示,這取決于使用場景。她計劃再開兩年,即使屆時電池衰減至七成,市區通勤也完全夠用,只是需要更頻繁地充電。但如果是經常跑長途的用戶,則需要謹慎考慮,畢竟半路沒電的麻煩誰都不想遇到。
在充電習慣方面,也存在不少誤區。許多人認為電池必須用到徹底沒電再充電,但實際上,技師建議電量低于20%時就應及時充電,過度放電對電池的損傷遠大于過度充電。這一觀點讓不少車主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之前的“榨干式”充電方式并不科學。
從老周的經歷不難看出,電池壽命并非一個固定數值。有人開8年電池依然如新,有人僅用5年就衰減嚴重,用車習慣和停車環境的影響至關重要。正如老周所說:“車跟人一樣,你對它好,它就少給你添麻煩。”
你身邊是否有開了多年的電動車?它們的電池衰減情況如何?不同品牌的電池耐用性是否真的存在差異?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察和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