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電商面臨流量增長乏力、用戶獲取成本攀升的雙重壓力時,短劇憑借其強沉浸感和精準用戶觸達能力,正成為電商行業爭奪的新戰場。今年“雙11”期間,這種將品牌營銷、用戶留存與消費轉化深度融合的內容形式,引發了電商平臺與內容平臺的集體布局熱潮。
字節跳動旗下免費短劇平臺紅果短劇的商業化探索引發行業關注。該平臺近期低調測試的帶貨功能,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商品與劇情的無縫銜接——當用戶暫停觀看時,系統會自動識別劇中人物穿戴的服飾、配飾等商品,彈出購買鏈接;若未自動觸發,用戶也可通過“識圖搜同款”功能主動搜索。測試劇集包括《盛夏芬德拉》《好一個乖乖女》等熱門作品,商品均來自抖音電商品牌旗艦店,聚焦與劇情強關聯的品類。數據顯示,紅果短劇6月月活躍用戶達2.1億,同比增長179%,首次超越優酷的2億月活規模,為其商業化提供了用戶基礎。
頭部電商平臺已在該領域展開激烈競爭。京東APP內,韓束、珀萊雅等品牌通過定制短劇植入商品鏈接,部分劇集可直接跳轉購買頁面;“雙11”期間,京東與快手星芒短劇合作推出7部精品內容,整合“邊看邊買”功能,用戶可一鍵跳轉至京東下單。淘寶則在“逛逛”板塊開設“劇場”專區,聚合大量短劇內容,并推出“搜圖”功能,將商品自然融入劇情。據觀察,淘寶側重“劇情種草”模式,將商品作為故事道具,與美妝、服飾等優勢品類深度結合;京東則通過定制化短劇傳遞產品核心賣點,實現品牌與效果的雙重目標。
這種布局背后,是電商平臺對流量增量市場的爭奪。隨著傳統電商增長觸及天花板,短劇成為突破瓶頸的關鍵抓手。通過內容創新與電商轉化的結合,平臺不僅希望提升用戶粘性,更試圖構建從內容消費到商品購買的完整閉環。目前,各平臺正通過扶持計劃、品牌定制劇、轉化鏈路優化等方式,持續加碼這一新興賽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