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代工巨頭臺積電近日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宣布,將2025年全年營收增長預期從30%上調至接近35%,這一調整主要源于市場對先進制程技術的持續強勁需求。公司管理層指出,AI相關業務保持穩健增長的同時,非AI終端市場也已顯現溫和復蘇跡象,為整體業績注入新動力。
作為英偉達、蘋果、AMD等科技巨頭的核心供應商,臺積電的產能布局與業績表現已成為衡量AI產業周期的重要指標。董事長兼總裁魏哲家在會議中透露,當前所有與AI相關的生產環節,從前端晶圓制造到后端封裝測試,均面臨高度緊張的供需局面。為應對這一挑戰,公司正全力擴大CoWoS先進封裝產能,并計劃在2026年實現顯著提升。
近期AI算力領域動作頻頻,OpenAI先后與英偉達、AMD達成算力合作協議,并攜手博通開發自研芯片,制造環節仍由臺積電主導。據知情人士透露,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為確保產能供應,已親自與臺積電高層會晤,并公開呼吁增加產能投入。
財務數據顯示,臺積電2025年資本支出預算設定在400億至420億美元區間,較此前預期上調20億美元。其中約70%將投向先進制程技術研發,10%-20%用于特殊制程,剩余部分則分配給先進封裝、測試等環節。這一投資規模延續了公司"以資本支出換取增長機遇"的戰略傳統。
在區域布局方面,臺積電持續加碼美國市場。今年3月宣布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后,其在美總投資額已達1650億美元,涵蓋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及先進封裝設施建設。其中亞利桑那工廠已進入量產階段,成為北美半導體制造的重要支點。
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當季營收達9899.2億新臺幣(約合2300.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0.3%;凈利潤4523億新臺幣,同比增長39.1%,兩項指標均超出市場預期。從制程結構看,7nm及以下先進制程貢獻了74%的晶圓收入,其中3nm芯片占比23%,5nm占37%,7nm占14%,與二季度持平。
資本市場對這份成績單給予積極回應。財報發布當日,臺積電臺股收盤價達1485新臺幣/股,上漲1.37%;美股盤前交易時段漲幅一度接近2%。年初至今,臺積電臺股累計漲幅已超過38%,彰顯市場對其長期發展前景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