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辣條行業正經歷新一輪產能擴張浪潮,衛龍、麻辣王子、勁仔食品等頭部企業紛紛加碼投資,試圖在存量市場中尋找新增長點。這一輪擴產潮背后,是行業增速放緩與競爭格局分化的雙重壓力。
衛龍9月下旬在南寧高新區啟動的新生產基地引發關注。該項目投資約10億元,占地170畝,規劃打造集研發、生產、物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值得注意的是,該基地被定位為東南亞市場的戰略支點,依托南寧作為中國-東盟合作前沿的區位優勢,衛龍計劃構建覆蓋東南亞的食品供應鏈體系。這一布局與其2023年成立的海外事業發展中心、2024年設立的海外事業部形成戰略協同,截至2024年底,其產品已進入50余個國家和地區。
行業另一巨頭麻辣王子同期宣布,耗資23.5億元的智能辣條產業園一期一階段正式投產。該園區位于湖南岳陽,規劃用地280.6畝,配備AGV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單日調味料調配能力達129噸,全面達產后年產值預計90億元。與衛龍不同,麻辣王子選擇差異化競爭路線,其2016年推出的"很麻很辣"口味辣條,與衛龍主打的甜辣味形成鮮明區隔,成功吸引特定消費群體。
競爭格局數據顯示,2024年衛龍雖以23.91%的市場份額保持辣條行業首位,但較2023年下滑2.34個百分點。同期麻辣王子市場份額提升0.76個百分點至5.07%,賢哥則微降0.65個百分點至6.74%。這種分化態勢在咸味零食大類中同樣明顯,樂事以3.3%的份額領跑,衛龍、旺旺分別以3%、2.9%緊隨其后,行業前五名市場份額差距不足0.5個百分點。
中小品牌的差異化策略成為破局關鍵。以賢哥為例,該品牌主打"香酥脆"口感的干辣條,價格較同規格衛龍產品低0.2-0.5元,渠道聚焦廣東、廣西等省份的學校周邊市場。這種區域深耕策略成效顯著,在廣東、廣西學校門口小賣部,賢哥產品鋪貨率較高。而麻辣王子則采取"穩扎穩打"的渠道拓展模式,從湖南本省逐步向江西、湖北等周邊省份滲透,同時通過年輕化營銷提升品牌活力。
價格策略調整帶來的市場變數值得關注。自2022年登陸港股以來,衛龍通過多次提價對沖成本壓力,推動品牌向中高端升級。但此舉客觀上為競爭對手創造了市場空隙,麻辣王子等品牌趁機通過差異化定價搶占份額。某湖南經銷商指出,衛龍的品牌基礎依然穩固,但價格策略調整需要平衡渠道利潤與市場接受度。
行業增速放緩迫使企業尋找新增長極。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2026年中國辣條市場規模同比增速將降至個位數,較此前雙位數增長明顯放緩。在此背景下,東南亞市場成為重要突破口。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飲食偏好重口味,當地華人對辣條的認知基礎較好,為衛龍等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衛龍2025年中期財報顯示,其海外收入達5346.9萬元,占總營收的1.7%,顯示出國際市場的增長潛力。
與此同時,勁仔食品位于廣西北海的智慧產業園已于7月啟用。該園區占地95畝,配備智能化生產線和立體倉儲系統,主要生產休閑魚制品和素食產品,滿產后年產能達12億包。這種多元化產品布局,反映出頭部企業通過拓展品類應對市場變化的戰略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