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合法成癮性成分中,糖、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占據四席。而中國茶飲巨頭蜜雪冰城,正通過旗下品牌矩陣完成對其中三者的戰略覆蓋——奶茶產品鎖定糖分依賴,幸運咖深耕咖啡因市場,最新收購的福鹿家鮮啤則填補了酒精品類的空白。這場布局暗合消費心理學中的“成癮機制”,也折射出中國飲品市場的結構性變遷。
近日,蜜雪冰城宣布以2.97億元收購鮮啤品牌福鹿家53%股權,將其納入非全資子公司體系。這家成立于2021年的鮮啤品牌,已在下沉市場布局1200家門店,主打5.9元至14.9元價格帶的現打鮮啤,涵蓋德式小麥、果啤、茶啤等品類。其門店集中于“山河四省”等區域,與蜜雪冰城、幸運咖形成地理協同——三者門店常毗鄰經營,共享冷鏈物流網絡,形成“一門生意三個入口”的供應鏈生態。
這種協同并非偶然。2017年,蜜雪集團通過入股孵化幸運咖,2020年實現全資控股后,從集團抽調骨干組建核心團隊。彼時,蜜雪冰城創始人張紅甫在朋友圈寫道:“開啟新創業旅程,如少年般激動。”五年間,幸運咖門店數突破7000家,與蜜雪冰城2025年門店規模持平,驗證了“成癮性品類+低價策略+供應鏈復用”的擴張模型。如今福鹿家的路徑與幸運咖如出一轍,其產品定價僅為市面精釀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延續了蜜雪系的極致性價比基因。
支撐這場布局的核心,是蜜雪冰城高度自有化的供應鏈體系。集團自研自產比例超60%,吸管、杯子、糖漿等全鏈條實現自供,包裝瓶單位成本壓至行業標準一半。這種成本控制能力,使不同品牌間可無縫復用產線與配送網絡。例如,蜜雪冰城門店的糖漿生產線,稍作調整即可為幸運咖供應濃縮咖啡液,為福鹿家生產果味啤酒基底。
消費市場的底層邏輯正在發生變化。三萬資本創始人黃鶴指出,食品飲料行業的終極驅動力是“成癮性”。可口可樂憑借糖與咖啡因穿越經濟周期,咖啡在中國從功能飲料演變為情緒消費,瑞幸從寫字樓向商場滲透,星巴克加速下沉,均印證了這一點。蜜雪冰城的布局恰逢其時——當白酒因“服從性測試”標簽被年輕人拋棄時,啤酒和即飲酒(RTD)正成為新選擇。五糧液調研顯示,20至35歲人群中,52%偏好啤酒,60%青睞低度易飲產品,這與日本2000年代燒酒衰退、RTD崛起的路徑高度相似。
中國酒企已開始行動。珍酒推出高端精釀“牛市”,五糧液試水“風火輪”中式精釀,更多品牌推出29度、20度低度酒。這些動作背后,是酒精消費從“社交符號”向“悅己需求”的遷移。蜜雪冰城的鮮啤布局,正是抓住了這一趨勢——其門店中,二十歲出頭的女性消費者購買果啤的場景已成常態,縣級市場如青島即墨的咖啡與精釀消費增速遠超預期。
從甜飲到咖啡再到鮮啤,蜜雪冰城用最低成本構建了復合成癮生態。這種布局不僅覆蓋了三大成癮品類,更通過供應鏈協同降低了運營風險。當新消費品牌紛紛探索“上癮經濟”時,蜜雪冰城已悄然完成從茶飲到成癮性消費平臺的轉型。其路徑或許為行業提供了新范式:在存量市場中,通過品類疊加與供應鏈深耕,挖掘消費者未被滿足的底層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