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與人工智能領域青年學者相關的動態引發關注。由小米公司與北京大學共同署名的學術論文登陸arXiv平臺,論文通訊作者名單中赫然出現羅福莉的名字,但作者信息中未明確標注其所屬團隊為小米大模型團隊。
這位被業界稱為"青年才俊"的學者,本科階段在北京師范大學計算機專業完成學業,隨后進入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2019年,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學術會議ACL上發表兩篇論文,另有六篇論文以合著者身份參與,展現出卓越的學術潛力。
職業生涯起步階段,羅福莉在阿里巴巴達摩院主導多語言預訓練模型VECO的研發,并推動開源項目AliceMind的落地實施。2022年,她加入DeepSeek團隊參與MoE架構大模型DeepSeek-V2的研發工作,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持續深耕。
2024年末,市場曾傳出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以千萬年薪邀請羅福莉加盟的消息,擬任命其為AI實驗室大模型團隊負責人。但據羅福莉高中班主任2024年12月31日透露,當時這位青年學者尚未確定最終去向,仍在慎重考慮職業選擇。
2025年2月,有媒體從羅福莉親屬處獲悉,其已正式入職新崗位開啟職業新篇章。2月18日,羅福莉通過社交媒體發聲,呼吁公眾營造安靜的科研環境:"多年前就強調過自己并非天才,過度神化終將導致反噬。"這番言論折射出青年學者面對輿論壓力的真實心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