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電影市場遇冷引發行業關注,麥特影業陳勵志在旗下影片《畢證明的證明》票房失利后直言"做好電影的信念受到動搖"。這部在豆瓣、微博等平臺均獲評分第一的影片,卻成為國慶檔真人電影中票房表現最差的作品,與同期老片形成鮮明對比。值得關注的是,麥特影業去年推出的《好東西》以中小成本斬獲7億票房,豆瓣評分長期維持在8.9分,成為2025年現象級作品。
電影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態勢。春節檔《唐探1900》以36億票房驗證IP價值,《哪吒2》更創下單一市場20億美元的全球紀錄。但清明、五一檔期持續低迷,直至暑期檔憑借高口碑影片實現反彈,推動全年票房突破400億大關。業內普遍認為,隨著《瘋狂動物城2》《阿凡達3》定檔賀歲檔,配合《匿殺》等元旦檔影片,全年500億票房目標并非遙不可及。
高口碑與高票房的關聯性遭遇質疑。北京資深影迷西西八年間觀看302部院線電影,她表示觀眾選擇標準已從"豆瓣7分"提升至"7.8分以上"。去年《好東西》及今年暑期檔《捕風追影》《F1:狂飆飛車》均因品質過硬,促使其多次購票支持。鄭州影院經理張經理證實,豆瓣評分體系存在"膨脹"現象,部分影片雇傭水軍控分已成行業潛規則。
暑期檔數據揭示新規律:票房前三的《南京照相館》《浪浪山小妖怪》《捕風追影》豆瓣評分均超8分,破圈作品《F1:狂飆飛車》《羅小黑戰記2》同樣保持8分以上。反觀大鵬執導的《長安的荔枝》,雖評分高出國慶檔新片0.2分,但6.91億票房僅達成本線。陳佩斯作品《戲臺》雖獲8分評價,仍因題材局限導致票房失利,印證類型片突破圈層需更高品質支撐。
國慶檔低迷與娛樂消費分流密切相關。文旅部數據顯示,2025年國慶中秋假期國內出游達8.88億人次,同比增加1.23億。演出市場同樣繁榮,話劇場次增長16%,脫口秀躍居劇場第二大品類。影迷西西在十五天假期中輾轉泰國、日本,僅在返程日觀看兩部影片,直言"旅行規劃中不會特意安排觀影"。這種現象在一二線城市觀眾中尤為普遍,非爆款影片難以吸引旅游人群走進影院。
影院積極調整經營策略應對挑戰。濟南百麗宮影院根據觀眾建議排映《坪石先生》,通過主創對談活動吸引數十萬關注。全國影院創新營銷手段,從《想見你》CP專場到《名偵探柯南》櫻花場,不斷探索差異化運營。電影公司被建議加強映前看片活動,幫助影院精準排片。業內人士指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為傳統淡季,但隨著賀歲檔《狂野時代》《瘋狂動物城2》等影片定檔,市場信心有望快速回升。
觀眾觀影習慣呈現顯著變化。西西在日本環球影城重溫《哈利·波特》時感慨,優質內容始終具備市場潛力。燈塔研究院報告顯示,當代觀眾對電影品質要求持續提升,類型片需在題材創新、情感共鳴等方面達到更高標準,方能在競爭激烈的娛樂市場中脫穎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