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迎來重大突破,此次升級聚焦能效提升,NEDC百公里虧電油耗大幅下降10%,低至2.6L。這一成果通過OTA技術向新老車主同步推送,讓用戶能夠持續體驗“常用常新、越用越省”的用車感受。

突破傳統“硬件堆砌”的局限,比亞迪轉向“軟硬件協同”的創新路徑。目前,搭載DM技術的車型保有量已達150萬輛,每月累計行駛里程超過28億公里,覆蓋180余萬種駕駛場景。從城市擁堵路段到山區復雜路況,再到極寒環境,海量數據為技術迭代提供了堅實支撐。
基于AI大模型對行駛數據的深度分析,系統為不同工況定制了最優動力分配策略。例如,在擁堵路段優先使用純電模式,高速巡航時智能調節發動機直驅比例。這種“以用戶數據反哺技術”的模式,使比亞迪在插電式混合動力領域構建起難以逾越的技術壁壘。
此次升級精準解決了用戶對使用成本和權益保障的雙重關切。按年行駛2萬公里、92號汽油8元/L計算,2.6L的虧電油耗較同級燃油車(普遍7-8L/100km)每年可節省7000-8000元油費。配合2100公里的綜合續航能力,有效緩解了用戶的里程焦慮問題。
技術普惠性體現在升級服務覆蓋全用戶群體。通過OTA免費推送,已購秦L DM-i、海豹06 DM-i等車型的車主無需更換車輛即可享受油耗降低10%的福利。這種“持續受益”的體驗顯著增強了用戶忠誠度,形成技術升級與市場反饋的良性循環。
在主流市場層面,技術優勢轉化為顯著的價格競爭力。以秦L DM-i、海豹06 DM-i為例,9.98萬元的起售價低于大眾朗逸、豐田卡羅拉等合資車型,配合超低油耗形成“價格更低、使用成本更優”的雙重優勢。十萬級市場占據中國汽車銷量45%的份額,比亞迪正通過技術革新逐步改寫合資品牌的市場格局。
行業層面,此次突破推動插混技術競爭從“硬件參數”轉向“數據智能”。傳統混動技術如豐田THS、本田i-MMD依賴固定機械控制邏輯,在復雜路況下適應性不足。而比亞迪的實踐證明,當硬件效率接近物理極限時,“數據+AI”將成為降油耗的核心方向,迫使競爭對手加速布局智能優化技術。
技術升級重新定義了插混車型的市場定位。2.6L虧電油耗與2100公里續航的組合,使插混車擺脫“過渡方案”的標簽,成為兼具經濟性與實用性的獨立技術路線。這種特性正在吸引燃油車潛在用戶轉向新能源,加速十萬級市場“油轉電”進程。

2.6L的NEDC虧電油耗通過國家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認證,為行業樹立了新的能耗標準。隨著泰國、巴西、德國等海外工廠的投產,這項技術將同步應用于全球市場。此前由日系車企主導的混動技術標準體系,正因中國車企的技術突破而發生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