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午7時至10時,G15沈海高速響水段灌河大橋迎來一場特殊的“空中手術”——鹽城航空運動協會與江蘇宏亞高空工程有限公司聯合組建的“橋梁涂裝應急隊”,僅用3小時便完成了大橋高空涂裝作業。這是江蘇省內首次實現無人機高空涂裝技術的實戰應用,標志著傳統高危作業模式迎來智能化變革。
長期以來,高空橋梁、煙囪等建筑物的涂裝作業依賴人工“蜘蛛俠”懸空操作,安全風險極高。據統計,國內每年因高空作業引發的傷亡事故中,超過三成與清洗、涂裝環節相關。作為國內高空作業產業的發源地,鹽都區自上世紀80年代便形成特色產業,但人工操作的痛點始終未得到有效解決。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高層建筑與大型基礎設施數量激增,傳統作業模式在效率與安全性上的矛盾愈發突出。
今年9月,宏亞高空負責人沈大亞向鹽城航協提出技術合作需求:由企業提供裝備資金支持,協會牽頭攻克無人機高空涂裝技術。接到需求后,鹽城航協副會長陳惠彪迅速組建專項團隊,成員包括資深飛手成浩、鄭尚沃等。團隊首先在鎮江某水泥廠廠房開展首輪技術測試,重點突破無人機噴漆與噴水清洗的技術差異——漆料濃度遠高于清水,且對作業面的精準接觸度要求極高,距離過遠影響涂裝效果,過近則易碰撞物體。
測試中,團隊發現高空強對流天氣與建筑物磁場干擾是兩大技術瓶頸。為獲取基礎數據,陳惠彪團隊主動放棄中秋節假期,提前3天趕赴灌河大橋開展籌備:先在橋下空曠區域完成不同風速下的飛行測試,記錄操控數據;隨后登上橋面,由飛手張宏民操控無人機模擬涂裝軌跡,同步監測橋梁磁場變化。經過密集試驗,團隊最終掌握“低風速時段作業、規避磁場強區”的核心要領,盡管過程中損失一架無人機,但為實戰積累了關鍵經驗。
國慶前夕,宏亞高空接到江蘇省高速公路指揮部緊急通知:需在10月10日對灌河大橋進行涂裝刷新,且僅獲批3小時封路作業時間。企業立即聯合鹽城航協組建應急隊,確定“無人機為主、人工為輔”的協作模式,構建“空中批量涂裝+地面局部精修”的立體作業體系。實戰當日,飛手團隊在橋面精準操控無人機完成高空涂裝,地面人員同步開展局部精修,最終在3小時內圓滿完成任務,獲得業主單位高度認可。
此次突破不僅攻克了技術難題,更為行業積累了基礎設施作業的寶貴經驗。據團隊介紹,無人機高空涂裝效率較傳統人工提升3倍以上,且完全避免了人員懸空作業的風險。未來,鹽城航協計劃面向全國高空作業企業提供技術服務,重點拓展交通、能源、環保等領域的應用場景,推動無人機技術向更多高危作業領域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