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即將在上海舉行,聚焦“科技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核心主題,香港理工大學教授鄭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探索未來的人機共融范式,并非用機器取代人工,而是追求人與機器和諧共處、協同創造價值。
鄭湃教授團隊長期聚焦人機協作、智能服務系統研究,在多模態數據融合、人機協作優化算法等領域成果顯著。談及這些成果與此次頂科論壇主題的契合性,他表示:“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關乎環境,更涉及社會公平、就業保障與產業效率。我們探索的人機共融范式,并非用機器取代人工,而是追求人與機器和諧共處、協同創造價值。”
當前人工智能與數字化浪潮催生了具備自主感知、規劃能力的智能機器人,“這些技術能顯著提升生產效率,同時解放人工從強負荷、高疲勞的作業中脫離,既保障勞動者權益,又推動產業升級,這正是科技創新賦能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體現。”鄭湃表示。
鄭湃表示,此次論壇上,他期待分享團隊在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領域的階段性進展,同時傾聽全球頂尖學者關于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的前沿思考。
在產業轉化層面,鄭湃教授團隊已與敖波智能、軟通天擎等企業開展聯合研發,近期剛完成機器人加工領域課題。鄭湃說:“上海臨港新片區聚集了大量制造業集群,我們希望借助論壇與產業界深入交流,推動更多實驗室技術走向生產線,真正實現科技賦能產業。”
對于人機協作、工業人工智能的未來,鄭湃提醒,既要看到潛力,也要正視挑戰。“生成式人工智能、具身機器人等技術已展現出生命力,但要讓這些機器人真正走進工廠、完成復雜制造任務,仍需突破不確定性、標準化等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