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世界統計大會在荷蘭海牙拉開帷幕,明尼蘇達大學統計學院教授鄒暉與斯坦福大學教授特里瓦·哈斯蒂(Trevor Hastie)共同榮膺統計學奠基人獎。這一獎項是國際統計學會(ISI)的最高榮譽之一,專門授予在統計理論、方法或應用領域作出開創性貢獻的學者。鄒暉的獲獎,使他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統計學奠基人獎的前身為卡爾·皮爾遜獎,自2013年首屆獎項在香港頒發以來,每兩年評選一次。2021年,國際統計學會決定將獎項更名為“統計學奠基人獎”,以紀念統計學發展歷程中的多位先驅。
鄒暉此次獲獎的核心成果,是他與哈斯蒂教授于2005年在英國皇家統計學會會刊上發表的論文《通過彈性網絡進行正則化和變量選擇》。該論文被引用超過2.3萬次,位列該期刊創刊以來被引用次數最多的五篇論文之一。論文提出的“彈性網絡”方法,同時實現了預測性能優化、變量有效篩選和計算復雜度降低三大目標,為高維數據回歸建模提供了高效解決方案。目前,該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于復雜數據分析領域。
鄒暉在介紹中提到,彈性網絡方法的核心優勢在于其平衡性。使用者能夠快速構建出預測精度高且解釋性強的統計模型,尤其適用于處理高維數據。這一特性使其在生物醫學、金融工程等領域的數據建模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特里瓦·哈斯蒂是斯坦福大學統計與生物醫學數據科學領域的約翰·A·奧弗德克教授,同時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和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成員。他在彈性網絡方法的研究中作出了關鍵貢獻,推動了統計學、生物統計學、數據科學和應用數學等多個領域的變革。
學術履歷顯示,鄒暉在2014年至2019年間被國際統計學會認定為數學領域的高被引研究者;2020年至2022年,他連續入選斯坦福大學發布的全球前2%科學家榜單。這些榮譽印證了他在統計學界的國際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