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云原生技術已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支撐。然而,多數企業的IT架構仍呈現"云原生與傳統并存"的混合特征——創新業務加速向Kubernetes平臺遷移,而核心系統仍依賴虛擬機與傳統數據庫。這種混合模式在提升敏捷性的同時,也給數據保護與業務連續性帶來嚴峻挑戰。
作為中國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標桿企業,廣汽集團在推進過程中遭遇了典型困境。其IT架構涵蓋業務中臺、XR數據中心、智能客服等20余個核心系統,既包含云原生架構的創新應用,也涉及傳統虛擬化環境的穩態系統。這種混合架構導致三大痛點:一是管理割裂,運維團隊需在多套備份工具間切換,管理復雜度呈指數級增長;二是保護盲區,傳統方案無法捕獲K8s應用的編排配置與依賴關系,導致"數據可備、應用難復"的尷尬局面;三是成本高企,獨立建設云原生災備集群的資源消耗與成本投入超出預期。
針對這些挑戰,同創永益IStorM CNBR平臺為廣汽集團量身定制了混合IT環境下的數據保護解決方案。該方案通過構建統一的BaaS(備份即服務)平臺,將云原生備份能力與傳統備份能力深度整合,提供面向混合架構的一站式服務。其核心優勢體現在三個方面:
在云原生保護層面,CNBR采用自主研發的深度引擎,支持以命名空間或pod為粒度的精細化管理,實施"7天全量+每日增量"的備份策略。更關鍵的是,該方案實現了應用、配置、數據的三重一致性備份,確保業務恢復后立即可用,徹底解決了傳統方案無法保護應用拓撲關系的痛點。
針對傳統工作負載,CNBR通過強大的生態整合能力,在統一平臺內實現了云上數據庫、中間件等資產的備份與恢復功能。運維團隊可通過單一界面管理所有資產的備份策略,真正實現"全域管控、一鍵操作"的運維模式轉型。
在成本控制方面,CNBR創新性地推出分級災備架構:對核心業務采用高性能實時容災,建立同步災備集群保障業務連續性;對非關鍵業務則將備份數據歸檔至對象存儲,支持"按需恢復"模式,顯著降低資源消耗與長期存儲成本。這種靈活架構使廣汽集團在保障業務韌性的同時,實現了災備投入的精細化管理。
實施效果顯著:在安全層面,CNBR為20余個核心業務系統構建了覆蓋混合IT架構的防護體系,將業務中斷風險降至最低;在管理層面,通過平臺化與自助化改造,運維效率提升40%以上,人為操作風險大幅降低;在經濟層面,分級災備方案使總擁有成本(TCO)優化30%,實現資源投入與業務價值的精準匹配。
"現在我們可以放心推進業務創新。"廣汽集團項目負責人表示,"CNBR不僅解決了混合架構下的數據保護難題,更為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靠的底層保障。"這一實踐證明,通過技術整合與創新架構設計,企業完全可以在保障業務連續性的同時,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高效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