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落幕的京津冀新能源汽車挑戰賽中,一場以技術為紐帶、產業與消費深度融合的盛會,為區域文化交流與綠色出行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作為媒體評審代表,“跟我視駕”“卿車熟路”創始人卿欽在發言中強調,此次賽事不僅是一場技術比拼,更通過開放辦賽、專業測試與公眾參與的模式,構建了產業、消費、文旅協同發展的創新范本,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與認知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賽事核心圍繞七大專項挑戰展開,涵蓋全場景NOA專項賽、智駕越野挑戰賽、智能化專項賽(自動泊車/語音交互)、充電效率專項賽、“賽道日”活動、J3 SHOW汽車集結賽及后備箱裝箱大賽。這一設計旨在全面檢驗新能源汽車的綜合性能與前沿技術成熟度,從智能駕駛輔助到充電效率,從語音交互到越野能力,覆蓋了用戶關注的多個核心場景。
組委會秉持“專業、嚴謹、公正、公開”的原則,通過科學規劃與高效執行,確保賽事流程井然有序。裁判團隊與工作人員的協作,使成績判定精準無誤,贏得了參賽隊伍的一致認可。這種專業態度不僅提升了賽事公信力,也為行業樹立了標準化辦賽的標桿。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駕駛輔助、充電效率、語音交互等專項賽中,小米汽車北京小米車友會作為參賽規模較大的車隊之一,未能斬獲相關獎項,僅獲得“陽光普照獎”。這一結果反映出當前新能源汽車技術競爭的激烈程度,也凸顯了賽事對技術細節的嚴苛要求。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為京津冀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注入了新活力。以崇禮為例,后奧運經濟轉型中,綠色科技成為關鍵抓手。通過賽事平臺,區域不僅展示了技術實力,更吸引了行業伙伴共同探索“智慧車+示范路+應用場景”的一體化發展路徑,為全球綠色出行貢獻了中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