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近日發表文章,對9月新能源車型的技術發展路徑與新品表現進行了深入分析。數據顯示,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呈現顯著提升趨勢,其中純電動車型的進步尤為突出。2018年至2023年間,純電動車的平均續航里程持續攀升,成為行業技術突破的核心指標。
根據預測,2025年國內純電動乘用車的平均續航里程將達到528公里,較2020年的425公里增長103公里。這一變化反映出技術迭代對產品性能的實質性推動。具體來看,2025年市場將涌現更多續航在300-400公里區間的純電動車型,而300公里以下車型的投放量將大幅縮減。同時,續航超過600公里的高端產品數量持續增加,技術升級成效顯著。
在混合動力領域,插電式混動車型與增程式車型的續航表現同樣亮眼。2025年插混車型的平均純電續航里程達137公里,其中100-200公里區間成為主流;增程式車型的平均續航則達到205公里,顯示出差異化技術路線的優勢。兩類車型通過高能量密度電池的裝車應用,實現了續航能力的突破性提升。
電池技術層面,純電動車的能量密度提升雖在前期進展緩慢,但2025年隨著市場化進程加速,技術突破逐漸顯現。130-140瓦時/公斤能量密度的車型占比顯著提高,反映出產品脫離補貼依賴后,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競爭力的實際效果。
能耗表現方面,300公里以上續航的純電動車型百公里電耗普遍控制在13度左右,長續航車型的能耗增加并不明顯。相比之下,插混和增程車型的電耗水平較高,其中百公里耗電超過20度的狹義插混車型占比較大。這一差異體現了不同技術路線在能源利用效率上的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