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標侵權糾紛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行業巨頭因logo相似或商標問題起訴小型商家的事件頻發,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其中,小米公司起訴一家服裝店logo侵權的案例,更是將這一話題推向高潮。

事件起因于一家服裝店使用的logo與小米公司logo高度相似。據服裝店老板發布的視頻哭訴,她因店鋪logo中包含字母“m”而收到小米公司長達300頁的起訴法律文書。店主表示,收到起訴書后感到“天都要塌了”,若敗訴將面臨巨額賠償,甚至可能“一無所有”。這一哭訴迅速引發公眾熱議。
然而,隨著媒體曝光對比圖,輿論風向逐漸轉變。從服裝店的門頭照片來看,其logo配色與小米logo完全一致,均為橙色背景搭配白色字母。更引人注目的是,字母“m”的設計與小米logo中的“mi”幾乎如出一轍,僅在中間多了一橫。該店鋪的包裝袋、封物料等也均使用了這一相似logo。

據了解,小米公司當前的logo由日本知名設計師原研哉團隊歷時三年設計完成,耗資200萬元。該logo中的“mi”并非簡單字體,而是經過獨家設計,倒過來形似中文“心”字少一點,寓意“讓用戶少操一點心”。這一設計細節也體現在字母“m”右上角的平滑處理上。而服裝店的logo中,“m”同樣采用了這一設計,且配色完全一致。
面對這一情況,公眾看法不一。部分網友認為,小米公司作為行業巨頭,起訴小型商家顯得“沒格局”。但更多網友則支持小米的維權行為,認為服裝店的logo“連顏色都一樣,被告不冤”“但凡換個顏色或字體都不會被管”。還有網友直言:“看之前覺得雷軍沒格局,看之后覺得小米告晚了!”
也有觀點指出,商標侵權不應以企業大小論對錯。有網友反駁稱:“不是誰弱誰有理,不能因為是小店就山寨蘋果手機賣,現在賣慘博同情,以前干啥去了?”這一觀點得到不少人認同。
目前,該案件仍在進一步審理中。服裝店老板的哭訴與小米公司的維權行動,再次凸顯了商標侵權界定的復雜性。在這場“大與小”的博弈中,法律將成為最終裁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