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寵物行業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曾經由外資品牌主導的市場格局,如今已被崛起的國貨品牌打破。這一變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國貨品牌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創新的營銷手段以及持續的產品升級,逐步實現了彎道超車。
電商平臺的崛起,為國貨寵物品牌打開了市場大門。2010年至2015年間,淘寶、京東等電商巨頭迅速成長,成為消費者購物的首選。這一時期,新品牌得以借助平臺的流量扶持和低成本營銷工具,快速獲得曝光和用戶。例如,麥富迪在2013年入駐天貓,憑借高性價比的寵物零食,迅速在中低端市場站穩腳跟。2017年雙十一,麥富迪單日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成為電商紅利的早期受益者。同樣,瘋狂小狗以“國民狗糧”為定位,通過低價策略和電商促銷,在2017年實現全網銷售額3.5億元,2018年更是增長至6億元,成為國產寵物主糧的代表品牌。
社交媒體的興起,則為國貨品牌提供了與消費者直接溝通的新渠道。2018年后,小紅書、抖音、B站等平臺成為消費者獲取信息和分享體驗的重要陣地。品牌通過創作高質量內容,結合熱點話題和用戶需求,能夠快速吸引關注。例如,誠實一口在2018年成立后,于2020年底上線小紅書賬號,通過擬人化內容和公益行動,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鮮朗則通過小紅書KOC的批量種草,圍繞“純鮮肉、低溫烘焙”的核心賣點進行推廣,2021年上半年在小紅書寵物食品類目中互動量位居第一。藍氏則通過“21天喂養體檢計劃”和透明工廠,增強用戶信任,結合科學養寵內容,迅速提升用戶粘性。
在信任危機的化解上,國貨品牌也展現出了強大的合力。社交媒體的互動性,使得品牌能夠直接回應消費者的關切,通過原料溯源、透明工廠、質檢報告等內容,標榜產品的安全性。2020年,國產寵物主糧品牌紛紛加大在產品安全性方面的宣傳力度,通過社交媒體和線下活動,展示產品的原料、生產工藝和質檢報告。這種集體行動不僅提升了消費者對國產寵物主糧的信任,也為行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例如,鮮朗作為《烘焙寵物食品》標準起草單位之一,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推動行業的規范化發展。
進口品牌的危機和疫情的影響,也為國貨品牌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2021年,進口品牌Petcurean go!的毒貓糧事件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撼動了消費者對進口品牌的迷信。與此同時,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對國際貿易產生了深遠影響,進口品牌的供給出現問題,部分商品頻繁缺貨。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不得不轉向國產品牌,以滿足寵物的日常飲食需求。國產品牌憑借其在國內的生產優勢和穩定的供應鏈,能夠及時補充市場缺口,滿足消費者的剛需。
在價格帶方面,國貨品牌也展現出了精準的市場定位。進口品牌長期以來在寵物主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但其主力產品價格帶大多集中在90元/kg以上,限制了市場覆蓋范圍。國產寵物主糧品牌則敏銳地捕捉到了進口品牌在中低端市場的空白,通過推出高性價比的產品,填補了這一空白。例如,瘋狂小狗的產品定價在30-50元/kg,目標人群是普通養寵新手,尤其是價格敏感型消費者。麥富迪則通過品類擴張,推出覆蓋不同價格帶的產品,其中低端產品定價在30-50元/kg,滿足了中低端市場的需求。
在原料升級方面,國貨品牌同樣抓住了機遇。傳統進口品牌以肉粉膨化糧為主,但隨著消費者對寵物食品品質要求的提升,肉粉糧的不足逐漸顯現。2016年前后,外資超高端品牌如渴望、愛肯拿等進入中國市場,主打鮮肉無谷、凍干、高蛋白占比的概念,但高昂的價格限制了市場覆蓋范圍。國產品牌則通過產品升級和創新,推出高性價比的產品,滿足了消費者對產品升級的需求。例如,誠實一口主打鮮肉無谷、高蛋白的產品;藍氏推出乳鴿肉源的凍干糧;鮮朗則通過低溫烘焙工藝,打造無肉粉的新鮮寵食。這些品牌通過錯位競爭,成功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