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眾在長春迎來了其發展歷程中的又一里程碑——第3000萬輛整車正式下線,這一成就使其成為國內首家達成此規模的乘用車企業。從1991年首輛汽車誕生,到如今3000萬輛的輝煌,一汽大眾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篇章。
回顧一汽大眾的成長軌跡,不難發現其速度之驚人。從第一輛汽車下線到累計產量突破100萬輛,耗時13年;而從100萬輛到1000萬輛,僅用了不到10年時間;再到2000萬輛的達成,更是縮短至不到6年;最終,從2000萬輛到3000萬輛的跨越,僅用了5年多的時間。這一系列數據,不僅見證了一汽大眾的飛速發展,也反映了中國汽車市場的蓬勃生機。
一汽大眾的這一成就,不僅彰顯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強大優勢和旺盛活力,更體現了我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這樣的環境,為跨國企業在中國持續投資布局提供了堅實的信心保障。正如中國一汽某高層所言,一汽大眾第3000萬輛整車的下線,是對中國市場潛力和營商環境的有力證明。
面對新能源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一汽大眾與大眾汽車集團正攜手共進,共同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大眾汽車集團董事會成員透露,從2026年起,雙方將共同推出超過10款新能源車型,以滿足市場對綠色出行的需求。同時,大眾汽車集團還在持續強化本地研發能力,深度融入中國的創新生態,以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的發展變化。
事實上,一汽大眾的成就并非個例。今年以來,多家合資車企都在加速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轉型步伐,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它們不僅在技術上不斷創新,還在積極構建新的發展模式,如“技術輸入+本土自研+生態共建”,以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的需求。同時,這些車企還在加速推進國際化戰略,以塑造中國制造業高質量出海的新形象。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跨國車企正在與中國本土創新科技供應鏈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密集推出基于本土研發的智能電動車新產品。這一趨勢表明,中國已成為全球汽車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跨國車企前來布局和投資。
對于合資企業而言,中國市場的潛力和機遇無疑是巨大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指出,合資企業應堅定投資信心,實施長期戰略,加快構建適配中國市場的發展模式。同時,依托中國完善的產業鏈和活躍的創新生態,合資企業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提升產品競爭力,實現“中國創造,反哺全球”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