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行業在經歷近兩年的調整后,于2025年呈現出回暖態勢。隨著上市公司三季報陸續披露,企業真實經營狀況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作為國內叉車行業龍頭企業,安徽合力(600761.SH)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9.34億元,同比增長10.9%,但歸母凈利潤11.21億元,同比下降4.9%,出現增收不增利現象。
深入分析財報發現,公司第三季度研發投入大幅增加是利潤承壓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分別增長22.2%、11.1%、26.3%,其中第三季度單季研發支出達4.25億元,同比激增56.8%,接近上半年研發總投入。若剔除額外研發支出影響,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將實現8.1%的正增長,與營收增速基本匹配。這種戰略調整反映出企業正在通過技術升級突破業績瓶頸,但也暴露出成熟行業面臨的議價能力限制問題。
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毛利率提升至23.81%,同比增加2.29個百分點,但凈利率下降至8.64%,同比減少1.08個百分點。與同行杭叉集團相比,后者同期凈利率達13.04%,顯示出安徽合力在成本控制或產品附加值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值得關注的是,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同比大增106.23%至9.63億元,表明資金周轉效率顯著改善,但存貨周轉天數從70天延長至87天,庫存消化能力有所減弱。
面對行業變革,安徽合力通過多元化戰略開辟新增長極。電動化轉型取得突破性進展,2024年成功研發55噸鋰電池叉車后,2025年上半年電動叉車銷量同比增長28%,市場占比提升至68%。公司形成覆蓋1-46噸的30余個產品系列,滿足多樣化場景需求。在智能物流領域,與華為共建聯合實驗室,開發CCS調度系統、WMS倉儲管理系統等核心軟件,上半年相關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9.1%。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攜手江淮前沿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成立天樞實驗室,進軍工業機器人領域,重點布局人機協作和重載搬運場景。
出口市場成為新的業績驅動力。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國工程機械出口額同比增長13.3%,其中叉車出口增長15.5%。安徽合力海外銷售增速領先行業,上半年海外銷量達7.4萬臺,同比增長23.1%,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3%,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市場領先地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建需求旺盛,為公司出口增長提供持續動能。
資本市場對安徽合力的估值存在分歧。當前公司滾動市盈率不足15倍,顯著低于工程機械行業23.29倍的平均水平,但從歷史估值看,已處于近十年65.06%的分位點。機構分析認為,公司2022-2024年凈利潤增速從42.6%驟降至0.2%,2025年前三季度甚至出現負增長,這是估值承壓的主要原因。不過國金證券、光大證券等機構仍維持"買入"評級,預計2025-2027年凈利潤將達14-17億元,對應市盈率將降至11倍。
技術升級與市場拓展的雙重戰略正在顯現成效。泰國工廠的投產將強化東南亞市場布局,智能物流系統的推廣有望提升客戶粘性,機器人業務的突破可能開辟全新賽道。雖然短期利潤承壓,但3.3%的滾動股息率和不足15倍的市盈率,在牛市環境下對價值投資者仍具吸引力。公司能否通過創新驅動實現業績與估值的雙重提升,將成為市場持續關注的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