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端電聲品牌HIFIMAN海菲曼近日在北京JW萬豪酒店舉辦了一場備受矚目的秋季新品發布會,正式推出全球首款旗艦級頭戴式WiFi耳機,向藍牙無線傳輸技術在音頻市場的長期統治地位發起挑戰。這一舉動不僅為高保真音頻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引發了行業對無線耳機未來發展方向的廣泛討論。
自3C產品問世以來,外接設備的“去線纜化”一直是技術革新的重要方向。從藍牙、紅外到FM、WiFi,多種無線傳輸技術應運而生。2016年,蘋果公司憑借首款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及其強大的iOS生態,使藍牙技術迅速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然而,在高保真音頻領域,藍牙技術因帶寬限制難以滿足音樂發燒友對高清音質的需求。主流藍牙協議如SBC的傳輸碼率僅為328kbps,即便索尼的LDAC和盛微的LHDC最高碼率達到990Kbps,高通aptX Lossless號稱能傳輸無損音樂也僅有1Mbps,仍遠低于有線傳輸CD級音質所需的1411kbps碼率。藍牙編解碼的非整數SRC缺陷導致數據壓縮損耗,且一體化解決方案中芯片內置音頻電路的音質問題也長期為人詬病,藍牙耳機因此常被貼上“廉價低音質”的標簽。
相比之下,WiFi技術在4x4 MIMO配置下理論碼率可達600Mbps,且覆蓋范圍更廣,更適合高保真音頻傳輸。然而,此前WiFi技術因傳輸復雜、功耗較高,未能在無線耳機領域廣泛應用。海菲曼研發團隊針對這一難題,創造性地開發出低功耗WiFi無線音頻技術,成功實現相關模塊的小型化和輕量化。同時,公司采用自研低能耗高精度DAC技術,內置HYMALAYA Mini DAC高清音頻解碼芯片,進一步提升了音質表現。
作為一家堅持自主研發的本土企業,海菲曼從創立之初便致力于攻克電子聲學領域的核心技術,打破了海外企業的長期壟斷。其產品憑借硬實力與森海塞爾、拜雅等傳統電聲豪強同臺競技,成為全球高端品牌中的佼佼者。此次發布的WiFi耳機產品延續了經典型號HE1000系列的納米級厚度自研納米振膜技術,能夠在極輕振動質量下實現理想的高頻響應;磁體則混合使用“隱形磁體”和“增強型磁體”兩項專利技術,既保證了單元靈敏度,又進一步減輕了產品重量。根據參數顯示,HE1000 WiFi和Arya WiFi兩款產品均能在WiFi模式下續航7小時,藍牙模式下續航23小時,重量僅452g,與市場主流平板耳機相當。
在聽感方面,這兩款新品繼承了海菲曼HE1000系列和Arya系列的經典音質表現。多位現場用戶在試聽后表示,其在各音域表現和臨場感上已與線材耳機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細節上更勝一籌。這一評價無疑為WiFi無線耳機的市場前景增添了更多信心。
事實上,WiFi無線耳機并非海菲曼一家的探索方向。在IoT領域,無線耳機加入“WiFi家族”的呼聲日益高漲。高通在去年MWC大會期間展示了FastConnect7900無線連接模組及其配套的基于WiFi的超高帶寬無線音頻解決方案,小米也在今年2月推出了Buds5 Pro無線耳機「Wi-Fi 版」,不僅提升了音質和降低了延遲,還實現了藍牙和WiFi之間的無縫切換,解決了用戶因離開設備有效范圍而斷聯的問題。這些動向表明,WiFi無線耳機正逐漸成為行業關注的新焦點。
有資深用戶認為,WiFi耳機能夠同時實現低延遲與高解析,解決了藍牙耳機的普遍痛點,有望成為未來的主流產品。隨著產品生態的進一步成熟,各類前級放大器、解碼器也將能夠通過WiFi連接至耳機、家用音響等功放設備,大大提升相關設備的易用性。對于整個行業而言,這無疑是一場技術革命。
此次發布會上,海菲曼還推出了包括WiFi高清流媒體音箱Shangri-La Tower以及車載音響Shangri-La Car Audio在內的多款新品,贏得了專業人士和音樂愛好者的廣泛關注與認可。這些產品的推出不僅展示了海菲曼在音頻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也為其在全球高端電聲市場的競爭中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