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錢學森歸國70周年,同時慶祝我國首次“兩彈結合”試驗成功59周年,一場以“為國鑄劍——錢學森與中國航天事業”為主題的全國巡回展覽在上海交通大學拉開帷幕。此次展覽旨在通過豐富的歷史資料和生動的展陳形式,全面展現錢學森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弘揚科學家精神。
1955年,錢學森沖破重重阻礙回到祖國,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他帶領第一代航天人從零開始,自力更生,奠定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堅實基礎。11年后的10月27日,55歲的錢學森作為技術負責人,親臨現場見證我國首次“兩彈結合”試驗成功。這一歷史性時刻標志著中國核導彈具備了實戰與威懾能力,為國家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次全國巡展以上海交通大學為起點,將陸續走進全國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學校以及科技場館。展覽通過六大單元——“戰略規劃 奠基偉業”“八年四彈 劍指蒼穹”“兩彈結合 大漠驚雷”“鷹擊長空 化劍為盾”“星耀東方 曙光初現”“系統工程 走向未來”,系統回顧了錢學森為中國航天與國防科技事業鑄就的輝煌成就。展品中包括錢學森圖書館館藏國家一級文物的仿制件,如1991年他獲得的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證書、1999年兩彈一星功勛獎章、1934年國立交通大學畢業證書以及1935年赴美留學前的親友贈言冊等,完整呈現了他從毅然歸國到主持“兩彈一星”研制的奮斗歷程。
為了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展覽特別設置了掃碼觀看《文物有話說》短視頻的環節。通過這些短視頻,觀眾可以聆聽國家一級文物背后的動人故事,深刻感受錢學森“黨有所呼、我有所應,國有所需、我有所為”的崇高精神風范。
除了靜態展覽,錢學森圖書館還推出了“錢學森精神宣講團”主題教育活動。宣講團由錢學森研究專家、展覽策展人以及教育專員組成,他們將結合各巡展站點的地域特色和主題活動,開展定制化的教育項目。通過現場宣講,推動科學家精神真正入耳、入腦、入心、入行,進一步強化展覽的科普教育和精神傳播效果。
目前,展覽已與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近50所單位簽署了展覽輸出協議,涵蓋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陜西師范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甘肅科技館等知名機構。展覽還計劃主動送展至海南省定安縣定安中學、云南省洱源縣第一中學等上海交通大學教育部縣中托管幫扶工作定點學校,實現科學家精神在基層的深度傳播與廣泛覆蓋。
此次巡展活動不僅讓偏遠地區和基層學校的師生有機會近距離感受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崇高精神與卓越貢獻,也激發了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和熱情,為培養新一代科技創新人才播下了希望的種子。展覽將持續至2026年10月,預計將吸引更多觀眾走進歷史,感悟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