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費的消息引發市場廣泛關注。盡管萬達集團迅速回應稱,此次限高系下屬公司經濟糾紛引發的誤會,且相關限制已解除,但這一插曲仍折射出這家商業巨頭當前面臨的財務壓力。71歲的王健林如今身形消瘦,卻依然奔波于債務處置一線,其背后的萬達帝國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萬達的困境可追溯至八年前的一場戰略轉型。2016至2017年間,正值事業巔峰的王健林做出了兩個關鍵決策:一是從港股退市轉戰A股,二是加速海外資產收購。當時萬達在港股估值長期低迷,與A股同類房企形成鮮明對比,促使王健林決定斥資300億元回購股份,并與財團簽訂對賭協議,約定若2018年前未能完成A股上市,將全額回購股權。與此同時,萬達在海外投入超200億美元收購影院和商業地產,卻因監管收緊遭遇股債雙殺,流動性危機驟然顯現。
面對雙重壓力,王健林展現出軍人出身的決斷力。他通過出售文旅和酒店項目,為萬達換回600多億元現金,不僅化解了燃眉之急,更推動企業向輕資產模式轉型。這種"斷臂求生"的策略使萬達在后續地產行業寒冬中表現優于多數同行,通過收取物業管理費維持了多數年份的盈利。然而,資產貶值與債務剛性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上市失敗導致的對賭回購壓力,迫使王健林持續變賣核心資產。
據公開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萬達商管負債總額仍達2990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流動負債400億元,而賬面現金僅151億元。為填補債務缺口,王健林近兩年已出售超80座萬達廣場,包括北京總部所在的大望路項目,甚至讓出萬達電影控股權。盡管累計還債6000億元,但當前仍有至少300億元資金缺口。目前萬達手中剩余的200多座萬達廣場,按此前48座項目500億元的交易價格估算,全部出售或僅夠償債。
在行業持續低迷的背景下,萬達資產的處置面臨嚴峻挑戰。資本市場的觀望態度使得全面清倉難度加大,潛在買家普遍壓低估值。王健林目前采取的策略是折價出售資產以應對到期債務,同時等待行業回暖契機。若房地產市場景氣度回升,萬達資產價值修復將為其創造轉機;反之,若債務壓力持續累積,這家商業帝國可能重蹈部分房企的覆轍。
與部分同行選擇破產重組或轉移資產不同,王健林始終堅守企業責任。在多數民營房企依賴國資紓困的當下,他通過市場化手段維持運營,展現了企業家的擔當。這種逆境中的堅持,在行業寒冬里顯得尤為珍貴。71歲的王健林用實際行動證明,即便在時代洪流面前,企業家的堅守與擔當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